编者按: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特围绕《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及实施的相关问题开展专栏研究,旨在助力法典编纂进程、分析其实施的经济社会影响,促进生态环境法治领域的学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本期推出的文章围绕国际气候变化应对责任分担原则的实践理路展开分析,提出应将各自能力与历史责任共同作为气候变化应对责任的主体界定标准,并结合国际经验对我国气候
摘 要:随着数字经济时代深入发展,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公共数据开放已成为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政策抓手。然而,其能否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尚需严谨的实证检验。使用2007—2022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政府数据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实证研究公共数据开放能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数据开放可以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显著,并且通过了
摘 要:公共服务质量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内涵,反映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水平。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以我国281个地级市2000—2022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首先,研究发现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显著提升了公共服务质量。其次,机制分析表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
摘 要: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补偿效应,研究考察两类服务失误(服务接触失误vs. 核心服务失误)情境下,员工的热情和能力组合对顾客补救合作意愿的差异化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采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方法,通过对调查问卷和情景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在核心服务失误中,一线员工的低热情高能力组合对顾客补救合作意愿的影响最强;(2)在服务接触失误中,一线员工的高热情低能力组合对顾客补救合作意愿的影响作用最强
摘 要:《民法典》第1234条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嵌入私法框架,而《长江保护法》以流域整体性思维构建公法治理体系,两者的制度张力与协同空间深刻影响着长江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法治化进程。责任性质的争议导致企业以“双重处罚”为由规避修复义务,资金监管的缺位加剧“执行烂尾”风险,而地方与中央规范的衔接断层则使跨域污染修复陷入权责模糊的困境。鉴于此,提出“三层递进式”的法治路径:以《长江保护法》确立修复基准与
摘 要:立足于中国国情,扎实推进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统一市场体系建设,有助于进一步高效处置不良资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巩固和增强经济稳定向好态势。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应以市场有效性分析框架为理论依据,立足于解决当前市场体系中央与地方之间、不同地方之间纵横分割的现实缺陷,以优化发展不良资产管理的市场有效性为功能定位。在具体制度优化措施上,应当同时推进统一健全的行业法律规则、统一规范的资
摘 要:科学评估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政策成效,对深化试点经验推广、推动全域数字化转型极具战略指导价值。将试验区的设立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对政策实施所产生的数字经济创新效应予以评估。研究表明,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设立,使处理组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约68.6%,还对邻近地区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此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创新效应在政府数字关
摘 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而促进劳动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对于打造强大的国内市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2012—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表现为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整体具有缩小区域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