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深入分析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勉励民营企业“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同时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了全面部署
摘 要 近年来,江苏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但是距离达到民营企业的需求仍有提升空间,仍需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新形势下,江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主要归因于: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且融资担保体系尚不健全,针对民营企业的精准化多样化金融服务不足,小微企业潜在风险导致金融机构“惧贷”“惜贷”,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的覆盖面和时效性依然不够。为此,要建立省市民营企业融资联动协同机制,完善民营企业融
摘 要 杭州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可喜进展,深刻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民营经济是浙江活力所在”重要论断的实践伟力。“杭州六小龙”的崛起表明杭州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模式有了新突破。杭州完善政府与企业高效互动机制,引导民营企业紧抓科技革命机遇,焕发出新的活力。新一代科技型企业家群体具有国际化视野与多元知识储备,借助开源创新压缩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政府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构建起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
摘 要 无锡是中国经济活力较强的地区之一,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地。新时代,要深化对民营经济基本特质再认识,深刻把握新时代无锡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优势条件,促进民营企业更加注重战略方向、更加注重协同发展、更加注重外向带动、更加注重公司治理、更加注重人才建设和更加注重企业文化。政府要强化制度保障、优化政府服务、强化政策落实和优化社会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摘 要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人民城市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篇章的应有之义。从历史逻辑看,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对人民城市建设进行了充分的探索;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国外城市发展理论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来源;从实践逻辑看,高站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高水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高质量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是中国共产党
摘 要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任职期间,基于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和浙江经济转型的需要,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并系统论述了陆海联动、开发大港口、发展临港工业、科技兴海、绿色发展等海洋经济发展方略,奠定了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基础,对于我国在新时代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海洋经济发展方略;海洋经济强省;海洋强国;浙江 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海洋经济,在
摘 要 “十四五”以来,江苏锚定金融强省建设目标,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有力支撑。基于与广东、浙江、上海三地的比较分析提出,江苏必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综合质效,创新适配新质生产力的金融制度供给,优化县域特色产业的金融资源配置,实现跨域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与服务标准协同,构筑多维度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以加快建设金融强省助力江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关
摘 要 数字游民是城乡融合发展与数字化趋势相伴而来的新生事物。当下,许多地方政府把数字游民当作数字化时代的稀缺人才进行招引,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个新问题:怎样以合适的政策去引导数字游民旅居甚至定居乡村?在数字游民与乡村实现文化融合、生态融合、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也为乡村带来了新业态,赋予了新动能,实现了数字游民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因此,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来看,数字游民的发展路径需把握三个关键:完善政
摘 要 数字时代,网络空间面临异质主体信任失衡、舆论表达倾向失衡与舆论资源分配失衡等结构性困境。基于交往行为理论治理网络舆论生态,就是要把治理过程视作主体间的交往实践活动。这不仅可以重构公众主体地位,转变媒体话语叙事,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推进网络民主进程,更为突破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的结构性困境开辟崭新路径。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的实践路径具体包括:坚持以人为本,重塑网络舆论信任的平衡
摘 要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塑造了全新发展图景。以“内容生成”“话语交互”和“泛在分布”为核心技术优势,人工智能得以提升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温度、深度与力度,由此对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形成积极效应。但是,在人工智能的社会化进程中,“算法失当”“权力越位”“身体退场”也相继引发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知认同被消解、情感认同被侵蚀、行为认同被解构等多重症候。为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摘 要 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和乌托邦哲学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希望哲学与乌托邦哲学都涉及对理想社会或未来状态的构想,两者存在密切的内在逻辑联系。首先,“现实的匮乏”与“尚未存在的本体论结构”是希望哲学的前提;其次,在希望哲学中,希望与失望的辩证关系构成了人之生存的本体论结构;再次,人作为乌托邦的主体推动了具体乌托邦的生成;最后,马克思主义作为“具体的乌托邦”,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虽然布洛赫对于
摘 要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需要凝聚多方力量,强化不同主体之间协作,积极构建项目尊重、协调发展、合作共赢的工作格局。对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理念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些优化策略,可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及
摘 要 越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和最具辨识度的文化标识之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成现代转型、发挥当代价值以及新时代越剧的传承发展厘清了思路,提供了遵循。本文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统领,围绕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剖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要性,梳理探索实践,分析越剧“两创”面临问题,提出
摘 要 在数字化转型与教育现代化的双重驱动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亟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局限与学段壁垒。以“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为指导,基于认知发展理论、具身认知理论和复杂系统理论,创新性提出数字化视域下的五维方法体系,即构建“思政云阶梯”、打造“思政资源池”、创新“思政云课堂”、集结“思政智囊团”以及赋能“思政大数据”。通过纵向贯通大中小学学段衔接机制和横向打通课内课外实
摘 要 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提高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是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和打造智慧城市的有力举措。上海市普陀区将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作为推动城市数字化治理的牛鼻子工程,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应用平台和强化实战功能等方式,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激发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的潜力和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提供了经验启示。 关键词 城市治理;数字技术;一网统管;上海市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理论研究基地受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委托编著的《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无锡实践》一书,于2025年2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无锡为研究样本,系统阐述了人文要素与经济发展深度互构的城市发展新路径,既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命题的地方回应,亦为区域发展研究提供了兼具学理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参考范本。 一、理论自
摘 要 义庄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家族保障、家族教育乃至社会救济的重要机构。因时代变迁、管理不善等诸种原因,无锡义庄大多呈现屡有兴废、曲折发展的状态。本文以蓉湖蔡氏义庄为例,考察晚清至民国时期无锡乃至江南地区义庄在家族保障与家族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嬗变,观照其创建时期的理想主义与实际运作中的艰难曲折,并透视地方士绅基于经济收益与政治权益分配考量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关键词 晚清民初;无锡义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