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铁矿是我国长期紧缺的重要战略性矿产,德州市齐河 禹城地区内先后发现了李屯铁矿、大张铁矿、郭店铁矿等多个大中型矽卡岩型矿床。研究区位于齐河 禹城重点勘查区中部,由于地处鲁西北第四系深覆盖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本文对区内地质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对郭店铁矿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和研究,研究表明,矿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矿体分布受地层及岩体控制,矿体厚度变化与矽卡岩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对矿床成因进行探讨,主矿体为与中性侵入岩有关的接触交代型铁矿,可为区内富铁矿勘查提供参考。
摘要:矿产资源资产清查是一项查清矿产资源资产家底的重要工作。为探索矿产资源管理新方法新模式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矿产资源资产清查概况,基于市级角度对矿产资源资产清查重点工作进行梳理。介绍了铜川市矿产资源资产清查的技术路线,结合矿产资源资产清查工作实践,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为完善市级矿产资源资产清查制度提出了对策。
摘要:天然矿泉水因其独有的饮用价值和理疗功效,现已成为一种开发前景广阔的绿色矿产资源。本文从饮用和理疗两方面系统梳理了天然矿泉水的分类,较为全面地搜集总结了近年地质、医疗、卫生等行业对天然矿泉水人体健康功效的研究成果和进展,阐述了各微量元素的作用机理和保健功能,对促进天然矿泉水的开发利用和大众消费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摘要:临沂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近年来地质灾害险情频发,提高社会公众地质灾害识灾避险能力十分必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从识灾能力、避险能力、科普宣传工作建议等方面,对公众地质灾害识灾避险认知情况进行调研,认为公众对地质灾害识别的准确度有待提升,对活动区域内地质灾害基本情况了解较少,低估了地质灾害的破坏力,临灾应变能力有待提高,主动了解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知识的积极性不高,认知存在群体性差距等。建议强化精准宣传和应急演练,为提升公众识灾避险能力,优化地质灾害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摘要:依托山东省章丘—邹平地区地表基质层调查项目,探索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地表基质层调查中的应用效果。对同一剖面不同观测装置的观测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地质、钻探等资料的对比分析,阐述了温纳装置、偶极偶极装置在高密度电法研究地层分层方面的可行性,为相同地质条件地表基质层调查规范的拟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完成高密度电法测线5条,分别用 2m 极距和 5m 极距探明了 10m 以浅和 50m 以浅地层电阻率异常规律,反演解释了地层层位分布,对地表基质层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摘要:山西沁水某煤矿矿区内发育多个陷落柱,但柱体内赋水状况一直未能明确,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为了有效应对这一严峻局面,决定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对陷落柱的富水性开展深入探测。此方法旨在精确探明陷落柱发育范围,将其地质形态与水文地质赋存特征全面剖析清楚。通过分析陷落柱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响应特征,分析不同电阻率组合的陷落柱结构,建立陷落柱分段结构化模型,能够帮助相关人员直观精准地了解陷落柱内部构造与赋水情况,为后续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水措施。
摘要:城市地质工作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地质技术支撑,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地质数据底板,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关地学解决方案。本文利用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 )与 相结合的技术,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空间和地质信息可视化,为城市不同场景地质管理工作提供高度逼真、灵活、动态的可视化管理工具,实现全景漫游和交互式操作功能,从而科学有效的辅助城市规划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大工程选线选址等管理工作。
摘要:本文以济宁市任城区为研究区,探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等概念,总结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3种盘活模式,认为应依法确定土地产权;强化规划统筹作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增量存量利用;构建统一土地市场;优化部门服务监管,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借鉴。
摘要:不动产数据类别繁复,其核心要素囊括不动产的空间区位、权利人等多元信息。凭借“互联网 + 不动产登记”平台搭建而成的数据池,为社会化应用铺就了坚实的基石。不动产登记档案数据主要应用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构建土地使用效能与住宅供需平衡度模型,前者用以评定土地效能并为相关决策给予依托,后者用于评估住房政策并为规划决策提供支撑;二是开展基于数据融合的商业风险管控与选址空置率探究,借助关联各异数据达成经济风险预估并辅助商业选址;三是推进公安警情与能源分析工作,警情分析涉及多种分布情形,能源分析涵盖能源用量分布等。从多重维度为城市的规划筹谋、建设施行、管理运作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
摘要:主体功能区实施评估可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与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借鉴。依据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与目标,本文分别侧重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及重点生态功能区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综合测算山东省、典型县市主体功能区实施成效,得出以下结论: ① 城市化地区在要素集聚、城镇化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与预期方向一致,但需关注土地城镇化增长较快问题,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效率。 ② 农产品主产区第一产业发展虽距预期有一定差距,但粮食安全方面得到保障,总体符合农产品主产区发展定位,应适当加强对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 ③ 重点生态功能区在生态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但需对侵占生态用地的具体行为开展进一步重点监测和分析。 ④ 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实施成效与预期发展一致,但需注意不同主体功能区居民生活质量差异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