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旅游企业“出海"进行跨国并购成为拓展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并购后的整合过程则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基于资源行动视角,以复星集团收购地中海俱乐部为研究对象,运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旅游企业跨国并购整合策略。研究发现:旅游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整合过程经历了探索、融合和创新3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战略认知分别引导企业采取资源嫁接与协同发展、战略转型与升级、创新与反弹等战略,并匹配相应的资源结构化、资源捆绑和资源行动,进而形成探索、融合、创新阶段独特的整合策略,这些策略呈现动态变化且相互影响。文章系统揭示了旅游企业跨国并购整合过程中战略认知、资源行动与整合策略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为旅游企业跨国并购整合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摘要]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从建设之初就被寄予厚望,学界与业界普遍认为其可以对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旅游产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上海迪士尼已开业8年有余,对城市旅游格局的影响已基本成熟,而上海迪士尼开业前与开业后上海城市旅游流网络的变化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研究通过采集多个旅游网络平台的游客游记,使用大语言模型进行游客游览路线抽取,构建了上海迪士尼开业前与开业后的上海旅游景点关联网络,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网络特征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上海迪士尼开业后,上海旅游流网络从以外滩为核心的单中心模式演变为以“外滩十上海迪士尼”为核心的双中心模式。上海迪士尼在上海旅游流网络中并未成为子群的独立核心,而是有机嵌入上海原有的旅游流网络,并影响了上海旅游流网络中非核心景点的子群特征。研究运用大语言模型辅助旅游线路提取,丰富了旅游研究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结果为主题公园与城市旅游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摘要]社交媒体和用户的高度互动,塑造了一批突然爆火的网红城市,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为分析网红城市的热度演变机制,探讨其持续发展的驱动路径,文章以哈尔滨为例,采用文本挖掘与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聚焦社交媒体的用户生成内容,通过双Logistic模型拟合城市热度生命周期,研究城市热度的变化规律,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探讨点赞数与作品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并结合词频和语义网络划分哈尔滨热度的生命周期阶段,揭示了维持热度的循环反馈机制,提炼视频互动中的关键作用因子,提供了关于城市热度演变的全景式分析模式,为地方政府在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城市营销和提升旅游品牌持续性方面提供了借鉴。
[摘要]在乡村振兴与旅游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民族村寨如何突破“外源输血"发展模式、培育内生发展能力成为关键议题。文章基于内生发展理论,构建了包含3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46个四级指标的西南地区民族特色村寨内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试图克服传统评价体系重经济指标轻文化内核、重短期效益轻持续动能的局限性。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完成3轮专家咨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准则层权重,结合熵权法优化指标敏感性,形成主客观融合的复合权重模型。相较于既有研究,文章突破性地将文化空间再生产机制、社区赋权程度与基层治理效能纳入评估维度,从理论、方法及应用层面为实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模式从“外部植入”向“内生驱动”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摘要]本科生学习投入是衡量旅游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文章以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本科生为调研对象,基于327份问卷调查数据,构建积极学业情绪中介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投入关系的理论模型,运用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开展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旅游管理类专业内部不同学生群体在学习投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第二,成就目标定向中的掌握目标定向对学习投入有直接的积极影响,但成绩接近目标定向的直接影响不显著;第三,积极学业情绪中介了掌握目标定向和成绩接近目标定向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第四,掌握目标定向对学习投入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总影响均大于成绩接近目标定向。研究对于促进旅游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摘要]在旅游产业迭代更新、旅游人才需求转变和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变革的背景下,优化旅游类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成为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举措。文章以马来西亚泰莱大学酒店、旅游和活动学院为例,提炼其旅游类专业本科课程框架与内在取向,发现其新课程体系呈现课程系统规模化、课程结构整体性和课程选择灵活性等特点。文章基于泰莱大学旅游类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优化的经验,提出了我国旅游类专业本科课程优化建议:旅游类专业一流本科课程的构建应面向行业未来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的需要,在现代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推动课程内容的跨学科融合,兼顾培养目标的学术与实践素养,最终构建“立足本土”“面向未来”“世界一流”的旅游类专业本科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