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可太方便了,视频聊天、语音通话,等等,多远的距离都能无障碍交流。 我蛮喜欢这样的沟通效率,但有时候,也会专门与要好的朋友相约见面,在她家或者我家,哪怕距离一小时的车程,也要“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相见”。 我喜欢这种近乎“复古”的见面:面对面聊天,没有手机不断弹出的消息,没有表情包代替笑容,也没有匆忙结束的通话。我们把手机搁在一旁,打开蓝牙音箱,放点喜欢的音乐,从柜子里取出茶叶
不起眼的炒菜习惯,让全家人骨质疏松 一个烹饪习惯也会让全家人骨质疏松,那就是炒菜喜欢多放盐!我国居民盐的摄入量大约是健康推荐量的2 倍,高盐摄入会增加钙的流失,因为盐吃多了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会把一部分的钙给带走,增加了骨量丢失的风险。 在日常烹饪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菜的味型来减少盐的使用量,比如多使用醋、柠檬汁或者辣椒,还可以在炒菜、煲汤中加入金嗓子肠宝作为“甜味剂”。金嗓子肠宝是新一代
职场断亲 最近,“职场断亲”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职场断亲”,说的是一种职场人际策略,即在职业中主动缩减非必要的社交连接,有意识地降低与同事的亲密度。这并不是完全隔绝工作往来,而是在维持职业协作的基础上,弱化甚至切断工作之外的互动频率,拒绝私人时间上的社交。通俗点说,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私人时间,除了工作的事,不跟同事有多余的往来。 新一代打工人更加强调自我边界,很多人都只是将工作视为一种
低成本爱好,感受“不花钱”的快乐! 裹挟在“精致生活”“消费时代”的浪潮中,很多人误以为快乐都是明码标价的。但其实,真正的治愈,也能藏在免费的生活方式里。一份集结了网友智慧的“低成本爱好指南”,让你不掏空钱包,也能找到心灵的避难所。 数据显示,49.56%的人选择0成本启动爱好,超过98%的人认为100元以内的金额足以启动爱好。低成本爱好的本质,就是跳出“花钱买快乐”的陷阱,用好奇和行动力
黑色褶皱无袖上衣 JUDYHUA羽毛装饰长裤 AS Dalio环形树洞耳夹 器契qiqi 在下一场巡演开始前,黄龄为我们拍了一组照片,主题是“女书”。 “女书”是一种只在湖南江永流传的古老文字,由女性悄悄书写,写给闺蜜,写给母亲,也写给孤独中的自己。黄龄说不上来自己为什么喜欢,只觉得它“蛮特别的”,像一种悄悄的表达方式—— 比如“莫名其妙”,就是她为这轮巡演起的名字。 那是在筹备初期,工作
当今社交平台上,乙世代掀起了一股“老式生活”风:有人用“老式的美”夸赞别人身上没有“活人微死”的丧感,充满“气血充足的美”;有人重新青睐钙奶饼干、江米条、凤梨酥等“老式零食”…… 流行像个轮回,乙世代热衷把文化趋势拉回古早年代,从生活、社交、日常消费等方面,重新拥抱“老式生活”,通过回溯传统文化、连接家乡风土、拥抱家庭温暖、学习老一辈的智慧等方式,构建出当下真实的幸福感。 从某种意义上说,
老式生活中的林林总总,共同构成了一个情感充盈的网络,无声地对抗个体原子化的冰冷。 90后女孩和她的六年“老式居家”探索 走进林喜山的家,会有穿越时空感。她家位于长沙岳麓山下一处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小区,5层高的老式建筑、充满岁月刻痕的斑驳外墙、郁郁葱葱的大树,都是林喜山当初第一眼就喜欢上的“老式氛围”,时间在这里仿佛放缓了流速,一种沉静的“地气”扑面而来。
当代年轻人,学会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在精细与粗放之间、在书本与经验之间,找到平衡点。 当代育儿,俨然成了一门被过度包装的“显学”。社交媒体上,“科学育儿”以其先进的理论与事无巨细的攻略,有着大批拥趸。而与之相对的,是长辈口中那些常被贴上“老土”“不科学”标签的经验之谈。两代人的育儿冲突,表面是方法论之争,背后却是经验传承与信息焦虑的无声角力。作为一名新手妈妈,我曾深陷育儿焦虑漩涡,最终在“老式
老式生活灵感库:旧智慧与新解法 年轻人重新拥抱老式生活,是想在旧时光里寻找一种真实存在过的、触手可及的、简单安稳的生活智慧,以此作为对抗焦虑的底气和温柔铠甲。本期研究院,一起来学学Z 世代生活中的“老派”智慧吧。 ◎奶奶的老式管钱法,拯救了消费失序 数字支付时代让我对金钱渐渐失去了实感,我尝试和奶奶学习,坚持用纸币消费。每月初从工资卡里取出当月预算的生活费,然后按伙食、交通、服装、社交等分类
出镜:何静 国家登山健将,亚洲首位无氧登顶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女性攀登者,2025年5月成功从北坡登顶珠峰。“第十七届金犀牛年度突破奖”获得者,曾获“第九届体育年度产业人物”“陕西省三八红旗手”“西安市青年科技人才”等荣誉。 即便是对登山并不甚了解的人,听到“无氧登顶14 座8000 米以上高峰”时,也能感受到何静完成了怎样的壮举。无氧攀登意味着攀登全程不能携带氧气,攀登者会感到头晕
无烟餐厅里有人公然吸烟,医院看诊时有人插队,盲道被汽车违规占领,高铁车厢里年轻女孩被陌生邻座骚扰……种种不文明现象,你会做何反应呢?曾几何时,我们被长辈教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面对“与己无关”的公共事务时选择明哲保身,但现在,一股“不忍”的新风正在年轻一代中兴起。许多90 后、00 后不再做“沉默的大多数”,而是选择“多管闲事”,主动站出来发声或行动,用礼貌的劝阻、有理有据的投诉,以及监督、
出游妆容无需太隆重,重点式点缀色彩,透过自然光影为立体度加分,就能在阳光之下耀眼迷人! 国庆长假,是逃离城市钢筋森林的绝佳契机。旅途中,妆容要经得起全天候考验:既要抵御温差与湿度变化,又要随时准备迎接镜头捕捉。我们可以为自己构建“轻氧妆容系统”,以空气感底妆为基底,线条感+ 轮廓感的低饱和眼妆呼应秋色,最后以红唇提亮整体气色,实现自然感与氛围感并存的出游美学。 轻盈又持久,底妆也是底气
公元前4000年尼罗河畔, 一钵被遗忘的小麦粥在炙热沙风中蜕变, 野生酵母与乳酸菌在陶罐中苏醒, 由此诞生了历史上第一块蓬松面包。发酵 (fermentation), 这场微生物盛宴延续至今, 在厨房的泡菜坛、酵母罐里悄然上演, 让白菜变泡菜、面粉成面包、豆子化酱油。这门老手艺被一代代人赋予新活力, 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今天我们与新一代 “发酵达人”陈麦聊了聊, 看看她是如何把自家变成
我们的健康减肥观念一直在更新,“管住嘴迈开腿”已经被“减肥的尽头是养好代谢”所取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同,肥胖就是代谢变差的典型表现之一。陕西省人民医院老年病院副院长吴友伟告诉我们,好的代谢模式不仅能高效控制体重,还能减少内脏脂肪、保持肌肉,预防“代谢病”。 指导专家:吴友伟 陕西省人民医院老年病院副院长,老年消化代谢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奥地利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懂点法,可以解决90% 的生活困扰。 Part1新规早知道! 1新增两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 康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于2025年8月1日起实施,由原10大类132种职业病调整为12大类135种职业病。新增两个类别分别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其中,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新增腕管综合征(限于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新增创伤后应激障碍(
你是我唱不完的那首歌,祝你一生都走在自己喜欢的路上。 高宇在晚高峰的间隙,连线三个会议,车到家楼下已经十点了,信息还不断。他心一横,干脆关了机,去他的工作吧,今晚,林惟出差回家了。 果然,他回家时,林惟在跑步机上跑步,看见他进来,她笑了。跑步机“滴”的结束音响起后,高宇把温好的椰子水递过去,林惟一手接过,另一只手揉了揉他茸茸的头发:“还是那么贴心。” 亲吻,如愿落下。高宇感觉自己像是精疲
她把自己嫁给了盛夏时节遇见,第一眼就怦然心动的男人。 我的专车司机是游泳教练 昆冈在三里屯请客户吃了一顿很贵的饭,聊了两个小时的天,合作还是没谈下来。她笑着送客户上车离开,在原地保持挥手告别的姿势,直到车尾消失在街头,嘴角才耷拉下来。 昆冈站在十字路口,抬头望天。下午两三点,烈日正在以它的热烈衬托路边店面的冷清。昆冈做的是实体店中更冷清的买手型男装门店,曾经红火一时的五年老店,如今门可罗
鲁迅在小说《伤逝》里,描写了一对因热恋而同居,然后又因生活的困顿与平淡而分开的男女。 男主的分手宣言是:“我厌倦了川流不息的吃饭。” 可是,能够每日川流不息吃饭的人,身后必定有一个川流不息做饭的人。 那个做饭的人,可曾厌倦? 01 涓生和子君,是《伤逝》里的男女主人公,他们在上世纪20年代,为着爱,冲破了家庭专制和封建思想,走到了一起。 但真正开始生活时,涓生才发现,子君管了家务便
楼下桂花的香气,吹不到她那里,就像我伸手,也够不到她。 那年,堂叔在采石场出了意外,婶婶一个人不仅要带他们的女儿桂花,还要种水稻、收黄花菜、养三头猪。婶婶的脾气变得又硬又烈,谁摘了她家一根黄瓜、砍了她家半根竹子,她都能在村口骂半天,背地里别人都叫她“疯婆子”。 你脾气小一点 桂花七岁那年,按理该好好上学,可婶婶总是把她从课堂叫回家干活。我常在巷子口看见她神情黯淡地望着放学的孩子,直到看见我才
“人还是得自己强,自己强了,走到阳光下,任何人都成不了你的阴影。” 一个心理咨询师朋友跟我说:“一个人过了35岁,还动不动责怪原生家庭,是对他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 朋友接诊过一位全职太太,她丈夫外遇,她既不想离婚,又无法原谅,觉得自己之所以拧巴,是因为从小缺爱。 这位全职太太的母亲属于初代女强人,在家乡做生意赚了一点钱,工作很忙,很少给她鼓励与赞美。她认为自己是因为没被母亲爱过和肯定过,在
选择是很艰难的,因为现实生活极其复杂。 2013年,82岁高龄的艾丽丝·门罗击败了众多热门候选人,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家。2024年,受阿尔茨海默症折磨多年的她在疗养院逝世。令人意外的是,她去世50多天后,她女儿公开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自己9岁时曾遭受继父性侵犯,母亲对于事实是知情的,但母亲没有选择跟受害的她站在一起保护她,而是继续与丈夫一起生活。这个事情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请第一时间说出一句你熟悉的文旅口号!” 你说的是“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对不对?的确,最近几年,这句简单甚至有点魔性的标语,已经成了全国最出圈的文旅口号。 这本来只是河北文旅在央视广告中的官方宣传话术,如今,在金字塔、在卢浮宫、在南北极……这句话反复刷屏。我还看过非洲朋友排成一排,露出雪白的牙齿笑嘻嘻地“全体复诵”这句口号。京、津的朋友过周末想起河北也就算了,现在香
父母和子女就像两棵树,根连着,但枝叶得各自舒展,靠得太近,反而会挡住彼此的阳光。 每个家庭似乎都有这样的场景:苦口婆心劝妈妈别买“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她却说“隔壁李阿姨吃了都见效”;提醒爸爸少看些没营养的短剧,他呵呵笑,但继续看! 父母老了,子女总想着“该管管他们”,可他们偏不“听话”。其实,最好的亲子相处不是“我全听你的”或“你必须听我的”,而是学会有技巧地“管”、有分寸地“放”。 首先,
有钱能使懒鬼推磨,如果懒鬼拒绝,那就是钱给得不够多。 要说中年女性有什么爱好,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搞钱。 我偶然发现,身边好多姐妹,不论单身还是已婚,都在好好搞钱。年轻时总想找个钱多事儿少离家近的工作,到中年后,突然发现,第一项才是重点,“离家近”和“事儿少”,比起鼓起来的钱袋子,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毕竟,有钱能使懒鬼推磨,如果懒鬼拒绝,那就是钱给得不够多。 A姑娘做着一份收入不高的工作,却
家里还有几十只布包,这辈子都用不完,有种米烂陈仓的富足感和安全感,妥妥的幸福生活。 我和三个朋友在北京路碰头吃饭,坐下才发现,四个人不约而同都背的布包,她们三个背的是白色布包,我背的是一个书墟创始人彼得猫给的红色环保包,大家不禁相视而笑——哈哈,我们最后都成了背布包的女人。 这种布包是不费钱的,有的是买衣服送的,有的是参加活动发的。如果是五年前,我们是不可能背布包出门的,因为我们四个人都是“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