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我比较忙碌的一年——四场作品专场音乐会、一场师生教学音乐会、多场次不同版本的《鸿雁主题随想曲》,五部作品首演。用现时比较时髦的话说是世界首演,其中有两首钢琴独奏曲、两首协奏曲,[1]《戏韵》便是其中之一。 一 2017年春夏之际的一天,时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系主任的张放和我说起,他们根据音乐表演系的特点组建了一个“洛克三重奏团”(RUC TRIO)[2],希望能委约
最近有位从北京来的张维维导演,带团队到泉州拍摄泉州南音“申遗”及“保护”历程的人与事,还特地网购了一本《海上看中国》的书送给我。[1]网购到的这一本,是2021年第4次印刷的,可见是畅销书。张维维导演可能已先关注这个问题,所以特别提醒我,要我先看书中的第六章“南音是中原古典音乐吗?”我一看,不禁为之一惊,该文对“人类非遗”南音的来源提出质疑,这事非同小可,岂可等闲视之。 书中第六章第四小节特别醒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早开设专门音乐教育机构的高等学府,从北大早期音乐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北大校长蔡元培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事业做出的支持,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大学内的音乐组织体现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的同时也反映了校长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而北大音乐组织的破旧立新则体现了音乐教育观念与社会音乐风气的转变以及背后组织者音乐思想的变化。 一、“北京大学音乐团”与“北京大学音
“第五代作曲家”群体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前瞻性的创作理念,为我国音乐创作领域构筑了稳固的基石,其历史贡献与艺术影响力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作用至今。然而,当代中国音乐创作正步入一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新时代。在此背景下,如何在“第五代作曲家”群体的创作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音乐创作的潜力,推动其向更高层次迈进,成为当下作曲家们亟待深入探究的学术话语。本文从“第五代作曲家”群体的发展历程与创作特征出发,针对当代
众所周知,歌剧艺术发迹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距今已有漫长的发展历史。20世纪上半叶,歌剧艺术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开启了长达百年的民族化与本土化历程。在默默的探索道路上,中国艺术家卧薪尝胆、砥砺前行,打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使歌剧艺术具有东方神韵,在中国大地上生根落户。新时代的今天,中国民族歌剧以特有的创作构思、题材选择、歌唱形式、舞台表现手法,展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更在创作题材及内容的聚焦方面独
自贡盐工号子作为自贡地区传统盐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起源于自贡盐业劳动过程中的集体歌唱形式,盐工号子在过去的手工盐业生产中发挥着调节节奏、增进协作和激励劳动的功能。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盐业生产的普及,自贡盐工号子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面临着传承断层的困境。本文分析了自贡盐工号子的传承现状,探讨了其面临的挑战,提出保护对策,希望通过此文引起更多关注,以便更好地挖掘和保护这
有一些演奏家,对于听众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其超凡独特的演奏风格,也因为其传奇人生与音乐诠释的相互映射,波格莱里奇毫无疑问就是这样的存在。他的一些“怪癖”反而成为了“看点”:比如开场前在音乐厅现场练琴,完全不顾与台下听众保持所谓的“神秘感”;带谱演奏、配翻谱员,对李斯特开创的背谱演奏的传统毫不在意…… 10月21日,刚过完66岁生日的波格莱里奇再次来到广州大剧院,以一套包括肖邦、舒曼、西贝柳斯、舒伯
由沈阳交响乐团委约,刘晖原创“英雄主题”交响套曲《传颂》于2024年12月7日晚在沈阳盛京大剧院隆重上演。 作曲家刘晖为新时代放歌,以“英雄主题”为题材,用音乐诠释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历程,真切表达了辽宁人民对新时代展望的坚定理想和信念。这部大型交响套曲《传颂》由序曲和六个乐章组成,涵盖了辽宁红色历史与文化的缩影,其乐章主题均赋予深刻的精神内涵,分别为序曲《沈水之阳》、第一乐章《风起》(抗日
时隔13 年《蝙蝠》再次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当那熟悉而又充满魔力的旋律再次在国家大剧院的殿堂中奏响,仿佛是历史与现代的一场奇妙对话。《蝙蝠》在1874年首演过后,在国际乐坛上取得巨大的成功,并在巴黎掀起一股“施特劳斯热”。历经150年的漫长时光,它宛如一阵跨越世纪的清风,每一次拂过观众的心间,都能掀起情感的波澜;又似一瓶越陈越香的美酒,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韵味愈发醇厚,令人陶醉其中。其强大的生命力,不
张豪夫成长于西安,自幼浸润西北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从小在亲友的影响下学习小提琴演奏,但他对民族民间音乐一直抱有兴趣。在宝鸡文化馆工作期间,他开始全面接触民间音乐,并跟随来陕做“民歌集成”的简其华等专家深入调研民歌。恢复高考后,他顺利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在专业培养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而成为中国广播乐团的驻团作曲。在八十年代出国热的大潮驱动下,他毅然放弃国内取得的成就及优越生活而选择留学,在比利时、法国等国
混合类电子音乐让音乐表现形式得以拓展,在音色、音响效果、空间布局等方面给予作曲家更为广阔的想象和创作空间,但其音乐语言组织依然离不开创作技法的支撑。为使传统音乐语言与电子音乐语言相融合,作曲家需要采用合理的手段将真实乐器(或人声)与电子音色声部组织起来。模仿复调技法便是一种电子音乐语言组织的重要手段,该技法的运用使得音响材料之间既具关联性,又有对比性。 《呐喊的形状》是美国作曲家彼得森(Pete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不仅顺应了当前音乐艺术文化传播的趋势和需求,而且有助于拓展传播渠道并提升传播效果。以鲁南五大调为研究对象,探讨山东省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借助数字化资源,创新传播方式,优化传播效果。分析表明,鲁南五大调作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还展现了地方音乐的艺术审美价值。鉴于当前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平台的快速发展及其与其他领域的融合,这类非
深圳市政府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文化强市,丰富城市“精神粮仓”,让身边市民有更多的“诗与远方”,让深圳更有文化亲和力和感染力。城市音乐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多元文化,更是城市形象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其对于塑造城市精神、提高城市影响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旨在探讨深圳城市音乐文化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分析其
时间过的很快,姚恒璐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 姚老师生前及去世后,诸多专家学者对姚老师音乐作品、理论著作的研究以及综合研究等各类文章已发表有近百篇。姚老师生前对我提携、帮助很多,在此,只想回忆我对姚老师的印象以及与姚老师交往的二三事,以此来怀念他! 一、儒雅风范 谦谦君子 初识姚老师,第一印象就感觉到姚老师非常儒雅。那是2004年3月,我硕士研究生在读时的第二学期,选修了姚老师的《研讨
融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革命,不仅重塑了高校宣传工作的底层逻辑,更为音乐类高校的传播实践带来了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全新命题。以“超速度、超广度、超互动”为特征的传播范式,正猛烈冲击着依赖校报、公告栏等传统载体的线性传播模式。传统宣传渠道受限于月刊制编辑周期与物理空间覆盖半径,难以应对短视频平台“15秒黄金法则”的传播节奏,更无法适应Z世代群体通过弹幕、话题标签实现的即时互动需求。这种矛盾在数据层面具象
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几乎每个表演者都会体验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而通常在涉及高自我投入和评价威胁的情境中更为严重。音乐表演焦虑可能只出现在音乐表演的情境下,也可能伴随其他焦虑症状。有些人对这种紧张、焦虑可以应对,甚至喜欢一定程度的紧张,这种紧张使他们兴奋,实现更好的发挥;然而有些人却深为所苦。作为以艺术表演为自我实现方式的舞台音乐家,严重的音乐表演焦虑是阻碍个人发展最大的因素,影响到个体的日常生活、
古典主义时期西班牙作曲家巴勃罗·德·萨拉萨蒂不仅是完美的演奏家,还是完美的作曲家同时还特别擅长演奏自己的炫技性作品。他的炫技性作品特别出名,如《流浪者之歌》《西班牙舞曲》和《影子与塔兰泰拉舞曲》等。这些作品既表现了萨拉萨蒂高难度的技巧,同时又具有西班牙名族的浪漫情调,风靡一时,至今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经常演奏的曲目。 《巴斯克随想曲》是萨拉萨蒂的小提琴炫技曲目,曲长约七分钟。怎样运用张力、节奏、强弱
声乐巧妙地融合了文学语言与音乐旋律,直接展现了人们内心的情感波动、心理活动以及精神层面,成为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特别是流行音乐,因其通俗易懂和贴近大众心理情感需求,它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在情感表达方面不可或缺。演唱者必须深刻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并熟练掌握各种演唱技巧,才能将真实的情感生动地传达给听众,从而引起共鸣。 流行歌曲,亦称通俗歌曲或时代歌曲,通常指那些具有高度传播性、符合大众
在新媒体艺术领域,计算机音乐制作的多样化应用及其深远的影响,不仅定义了新媒体艺术的范畴,还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为理解计算机音乐制作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定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计算机音乐制作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应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其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创新实践的问题。同时,评估了计算机音乐制作在新媒体艺术中的价值,并指出了其在新媒体艺术融合机制中所面临的挑战。通过全面审视计算机音乐制作在新媒体艺术中
“作乐(musicking)”一词来自于新西兰音乐学家、动物学家克里斯托弗·斯默(Christopher Small,1927—2011)编写的《作乐:音乐表演与聆听的意义》[1](Musicking:The Meaning of Performing and Listening)一书中,它也是斯默音乐哲学思想的核心。 “作乐,即尽己所能地参与音乐表演,无论是表演、聆听、排练、练习、为表演提供素
2019年,教育部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框架下提出“新文科”概念,作为“四新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学科交叉、课程体系重构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2021)进一步强调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与实践导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全球视野的新文科教育体系。这一改革不仅是对传统学科体系的反思,更是在科技变革和产业发展推动下,对人文学科
在音乐艺术领域,歌曲创作中的主题选择恰当与否不仅关系到艺术形象塑造的鲜明性,还会影响到音乐发展的思路与方向,决定到情感与思想的动人深浅。一首好的歌曲作品反映一个时代的风采,是启迪人们心灵、精神的艺术方式,从一些经典歌曲作品影响和照亮几代人的心路历程即可看出。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歌曲创作课是基础课程之一,有的学校贯穿到整个教学之中,这是考虑到它对音乐学子的人格树立和技术掌握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教育价值。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