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之际,周室衰微、王纲解纽的时代变局,催生出中国思想史上最璀璨的精神奇观。当士阶层以“不治而议论”的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齐国稷下学宫成为诸子思想激荡的展示平台。 司马光在《稷下赋》中描绘的“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盛景,正是本期“视点”系列文章的历史起点——从对“稷下学宫”这个学术平台的解析,到对百家思想融合轨迹的探寻,我们试图还原这场思想运动从论辩走向共生的历史进程。 睡虎地
一 1975年12月,在湖北的偏僻小县城云梦,发生了一件对中国史学意义深远之事——修建水利工程的农民在一块叫作“睡虎地”的农田里,挖出了一座秦国小吏的墓。墓主人尸骨之下枕满竹简,竹简上书满秦法。这就是著名的“睡虎地秦简”。 出人意料的是,考古学家在这些法家竹简中,发现了一篇官吏思想培训教材《为吏之道》,核心思想居然是儒家。 ——“宽俗忠信,悔过勿重,和平勿怨,慈下勿陵,敬上勿犯,听谏勿塞
稷下学宫与稷门位置研究示意图 出自白云翔《临淄齐故城考古研究札记》 稷下学宫时期,严格意义的百家争鸣才真正开始 战国时期,齐桓公田午在位时开办了稷下学宫,经历六代君主,他们以非常优厚的待遇招纳列国的学者来此,展开了著名的百家争鸣。以齐桓公即位那一年算起,一直到齐王建灭国,稷下学宫存在了大约150年。 首先,稷下学宫是中国最早的官办大学。它由齐国政府出资,吸引列国学者到此,有名望的学者称为稷下
司马谈和六家 后代史家试图对“百家”进行分类。首先进行这种尝试的是司马谈(卒于公元前110年),他是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前86年)的父亲;父子二人著述了中国第一部通史性质的《史记》。在《史记》最后一章,司马迁援引了他的父亲司马谈的一篇文章《论六家要旨》,其中,司马谈把在他之前几个世纪中的哲学家分为六家。 首先是阴阳家。它是讲宇宙论的一派,由于它把宇宙的原理归结为阴阳两个主要原则,因
《论语·先进篇》篇有这样一段记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在孔子的哲学中,显然以活着的人(生)做主要的重心;对于现实生活以外的问题,诸如“死亡”“鬼神”“宇宙”,则并不是他亟亟探求的对象。儒家的思想也一般侧重于伦理学的架构,严密地构造起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人间秩序,而对幽微冥渺的宇宙论部分较付阙如。 孔子对天道较少
什么是隐士?隐士是士的另类。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大体上都是自由职业者。他们的工作,主要是给别人帮忙。 比方说,大夫的采邑,就是士来打理的。这样的士,叫“家臣”。另外,打仗,也要靠士。这样的士,就是“战士”,也叫武士、甲士。打仗要有人冲锋陷阵,也要有人出谋划策,还要有人拉帮结派合纵连横。这样的士,就是“谋士”,也叫“策士”。国家之间不但要打仗,也要谈判,要唇枪舌剑,折冲樽俎,得有人帮着说话。这样
这一年,秦国统一天下的行动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咸阳宫里,两卷书简被送到了秦王嬴政的案前。这是关东学者写的文章,一篇叫《孤愤》,另一篇叫《五蠹》。里面着力论证了儒墨等诸子百家争鸣不休的危害,同时介绍了富国强兵的策略。 秦王嬴政看后,茅塞顿开,连连赞赏,询问左右:这两篇绝世好文究竟出自哪位大家的手笔? 身边的客卿李斯告诉嬴政,这位作者名叫韩非,来自韩国,如今在韩国还是个郁郁不得志的王室偏支。
请先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并记下答案,我们会在末尾再回顾。 请在A和B中选择你更愿意过的生活: A:你受过良好的教育,但经常感到痛苦。B:你只受过最基础的教育,但很少感到痛苦。 请在A和B中为你的朋友选择一种生活: A:你的朋友受过良好的教育,但经常感到痛苦。B:你的朋友只受过最基础的教育,但很少感到痛苦。 重视并追求良好的教育是关于追求的社会叙事。因为有关教育的权威研究都涉及多年制的学
如果你在周四晚上走进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理科教学楼的阶梯教室,一定会忍不住发问:什么课值得学生坐在台阶或暖气片上也要听? 这是一门“水课”。2022年秋季学期,北大中文系预聘副教授丛治辰开设了这门名为“文学中的爱情”的通选课,此后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上,他都会如此声明。 “水课”一词在北大有很多含义,可以指一门课内容冗长无用,也可以指一门课没有太多硬性限制,让学生能够自由快
我大学宿舍里,当年有个荒废型学生。姑且叫荒废一: 不太爱上课。爱打游戏、看闲书。跟舍友的交流主要是聊电影、交换模拟器老游戏心得。大二下半学期,他基本搬出去住了,大三租定了房子,完全住外头了:当然许多东西还是留在宿舍里,考试周回来住一下。除了上课应卯,其他都很消极。也不找实习,也不找工作。 我一个同届同学,姑且叫荒废二。乍看很闲散,也不太爱上课。平时在食堂里蹭零食的时间,
端午要在门廊上挂菖蒲和艾草,这在瘟疫横行的今年格外重要。采集这些并不难。菖蒲就在门外小河的浅水里。艾草要沿着小河往南走一段。在一块长满了野草的河滩上,稀稀落落有一大片。江南已经进入梅雨季节,气候变得闷热而潮湿,蚊虫横行,让人心烦意乱。两千三百年前的五月初五,诗人屈原抱石沉江。大概因为这个悲伤事件,这一天,人们彼此要说“端午安康”。死者已死,生者要努力生存。挂艾草是为了防瘟疫,插蒲剑是为
男孩子喜欢掏鸟窝,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鸟蛋是上好的玩具,哪一个乡下长大的男孩没有玩过各式各样的鸟蛋呢! 有一种鸟叫花翎,很小,它的蛋壳是湖蓝色的,只有小拇指的指甲盖那么大。设想一下吧,当你把湖蓝色的、只有指甲盖那么大的鸟蛋放在掌心的时候,你的内心会涌起怎样的欣喜。大自然真的很瑰丽,一只鸟蛋的颜色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但是很不幸,我的童年与少年是在60年代和70年代度过的,
23时35分醒来,并非午夜,更不是凌晨,晚睡的人们此时还在等待着睡意,也就是说这是个可能不睡也不能够醒的尴尬时间段,而我却像从遥远的地平线走来一般,忽然睁开了眼睛。 醒来,是与世界重新建立关联的一个鲜明标志。按照机器人生存伦理,睡着,是机器人下线、断联、待机的状态,而醒来,则是机器人上线、建联、待机的状态。两者相似之处是,在睡着或醒来的瞬间,机器人都是待机状态,它在等待一个指令。 我也在等
1970年秋日的西安南郊,工人的铁锹无意间叩开了时间的封印。当何家村地下的双层陶瓮与银罐重见天日时,千余件盛唐珍宝中,一组拇指大小的金影悄然苏醒——这便是震惊考古界的唐代赤金走龙。在隔绝氧气的银罐庇护下,一组金龙历经千年仍金光灿然,连细若发丝的鳞片都完整如新。 这组国家一级文物堪称微观艺术的巅峰:最高仅2.8厘米的身姿,却完整呈现“S”形流线龙体。焊接而成的四足稳稳踏空,双角如藤蔓般盘踞头顶
马厂类型掀开了彩陶造型史上新的一页,在器型塑造上打破常规,把标新立异视为时尚,刻意突出个性化色彩。对于总量中占比最大的罐器来说,主体造型经过岁月的打磨已很难有大的改变,更多的是在装饰耳上做文章。装饰耳不承担使用功能,同时体积小不会对主体形态造成冲击,因而在用法上能够灵活多变,利用装饰耳的变通性达到造型出新的目的。 装饰耳的用法大致有两种套路,一种是与实用耳混合使用,通过添加数量不等的装饰耳,把
听琴图 北宋 赵佶 绢本设色 147.2cm×51.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作品也是北宋皇帝赵佶所绘。在一株枝叶郁茂的古松树下,有三人呈三角形方位端坐,上位者在弹奏古琴,据说是赵佶本人,专注的神情中流露着自信的神态,着官帽官袍的另二人正凝神静听着演奏者的琴声,一小童拱手侍立。画面右侧有瘦金体题“听琴图”三字,上部有蔡京的题诗。此画笔墨技法精湛,人物刻画细腻,色彩典雅和谐,是中国宋代宫廷
一群天鹅排着队从寒冷的北方飞向温暖的南方。它们白天连着黑夜,黑夜连着白天地在汪洋大海上飞呀,飞呀,一刻也不停歇。 天空挂着一轮明月,下面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海水。它们都累得精疲力竭了,还是不肯休息仍然鼓动着翅膀,继续飞着。那些身强力壮的老天鹅在前面带路,年小体弱的天鹅跟在后面。飞在队伍最后面的一只小天鹅,它的体力已经耗尽了,尽管它还想鼓动翅膀,可再也飞不动了。只见它的翅膀一耷拉,就从
我透过你的眼睛观察时,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我用你的身体行走时,走出了不同的路。我想让你看到干净的东西,比起残忍、难过、绝望、肮脏和痛苦,我只想让你先看到干净的东西。但总是事与愿违。我就像在漆黑的镜子深处寻找形象般地凝视着你的眼睛。 母亲经常对成长中的我说,如果当时不是住在偏远的地方,而是住在城里;如果能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如果能立刻把那个半月糕一样的孩子放进刚引进的保育箱。 若
写作的艺术,首先应将这个世界视为潜在的小说来观察,不然这门艺术就成了无所作为的行当。 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材料当然是很真实的(只要现实还存在),但却根本不是一般所公认的整体,而是一摊杂乱无章的东西。作家对这摊杂乱无章的东西大喝一声:“开始!”霎时只见整个世界在开始发光、熔化,又重新组合,不仅仅是外表,就连每一粒原子都经过了重新组合。 作家是第一个为这个奇妙的天地绘制地图的人,其间的一草一木都得
愈来愈忠爱微小的事物。微小占据了我的心灵,密密实实的,挤走了许多缥缈虚空。 读地上蠕动的和墙树上攀爬的虫卵,好似品读散布着无数虫豸般地名的世界地图。观叶子的爆芽,变绿变黄,又枯瘦地飘落,如同观赏白云苍狗在瞬间的流动幻化。留心一束阳光里的尘飞灰舞,揣摸它们生命的吟咏。探究丹顶鹤头顶红色因季节、情绪和身体素质的变化或深或浅。 水珠的滴答、笔画的边痕、草茎的身形、呼吸的波纹……还有更多人
如果让你来比喻,你会把自我的存在形容成什么东西,或者用哪些形容词? 加缪在第七本手记中,曾经写下了最喜欢的十个词,包括“世界、土地、沙漠、夏天、大海”等。通过这些词,人们能够描绘出加缪典型的“地中海思想”——中正、健康,富有力量与反抗精神。 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自己呢? 课堂上,有一个女孩说,希望把自己描述为“柔软的飘散的云”;有一个男生用“合金感(银亮色的钢制坚硬火车
我不曾投降这世界。我不受它的拘束。我是一只没笼头的野马,我从来不曾站定过。我人是在这社会里活着,我却不是这社会里的一个,像是有离魂病似的,我这躯壳的动静是一件事,我那梦魂的去处又是一件事。我是一个傻子,我曾经妄想在这流动的生命里发现一些不变的价值,在这打谎的世上寻出一些不磨灭的真,在我这灵魂的冒险是生命核心里的意义;我永远在无形的经验的巉岩上爬着。 我是曾经遭受失望的打击,我的头是流着血,但我的
一 5岁,我还没完全明白离世的意思,外婆就离开了我们,葬礼上,我第一次见到了妈妈的外婆,阿太。见我无比伤心,后来的一天,阿太带着7只鸭子拜访我家,说她女儿安身在了其中一只,来陪伴我。可不幸的是,在台风中,6只鸭子也离开了我。剩下的鸭子,名叫小白,阿太说外婆应该就在这只身上。 其他同伴不见后,小白一直悲伤地躺在箩筐里,身体很虚弱,但不忘每隔几分钟,就抬起头对着天空叫几声,叫完仍旧抬着
鲜亮的铅灰色延伸向远方,消失在视线尽头。周教站在刚修建完成的公路旁,欣赏自己与工友的劳动成果。当地人路过,对他喊道:“China, Great work!” 尼日利亚,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周教所在的公司在此承建了十余条公路。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截至2024年,中国企业在非洲各国累计参与新建和改造的公路已达10万公里,长度“可以绕地球两圈半”。 这些连接起一座座村落与城市的交通网络,疏通了货
早在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就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的告诫。不过也可以从这段论述中得知,打猎这种活动给古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快感。 秦朝的宰相李斯,被革职抄斩,将要赴刑场之前,对自己的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对人生最大的依恋,是出城打猎,追逐野兔时所带来的快乐。 确实,你想如果能催动快马,疾风一般地在
如果从儿童的头骨和大人的头骨中取出大脑进行对比,大概看不出多大的差异。它们的组成部分都是一样的,运作方式也基本相同。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区别更多在于使用的那些部位,不同部位之间的合作方式,以及真正做决定的部位。人类的大脑直到20多岁才完成发育,而且会终身持续不断地调整和适应。 大脑长什么样? 你的大脑是个灰色的大肿块,漂浮在你的头骨内——在一小摊脑液中。大脑的外层是大脑皮层,大脑皮
我看过一个关于鲸头鹤的视频。这是一种喙有一只鞋子那么大,甚至可以捕杀小型鳄鱼的鹳类动物。然而在视频中,我看到的是鲸头鹳从桶里叼起一条小鱼试图吞下去,但是在调整吃鱼的动作时,鱼一次又一次地掉到了地上。 这种情况很大的原因在于它们太无聊了。它们在饲养员的精心照料下吃喝不愁,且缺乏伙伴和它们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它们便产生了一些比较怪诞的行为,比如啃摄像机、吃饲养员拔下来的草。 这
无论从哪种角度观察,这都是一节和我们印象中截然不同的数学课。光是教室就让人惊讶了。推开门,老师的办公桌与课桌、黑板在一起桌子上摆放着各种版本初音未来的手办。墙上挂着蝴蝶标本、爱因斯坦写给上帝的信,书架上摆着供学生借阅的书籍,如《自私的基因》《科学革命的结构》《企鹅哲学史》…… 上课铃还未响起,教室里弥漫着手冲咖啡的香气,复古黑胶唱片机播放着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这首乐曲的变奏结
在30多岁的年纪回忆自己当年的小学教育,这份记忆恐怕已经不大值得信赖了吧。但是在20多年前小学里的一些场景、对话和心情,在我后来的生活中,仍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不断涌现出来,与当时所处的情景融合起来。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在我30多年的生命里,20多年在学校里度过,时间不断地向前,接受的教育程度逐渐攀升,但对于小学时的记忆和影响却始终不曾减弱,我意识到这已经成为我人生的
不久前,北京海淀寄读学校举办成人礼,仪式的一个环节是,由老校长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礼物赠予学生。18岁的徐硕接过这份礼物时,他的母亲在台下差点掉眼泪。 5年前,徐硕刚转来时,靠老师打长长的电话劝慰,才能稳定到校。如今,即将毕业的他不仅完成学业,还被北京一所大专院校录取。 建校70年来,海淀寄读学校培养了近万名毕业生,学校越来越强调教育属性。一些难以适应普通学习环境的学生,因为各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