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在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这样写道。 这朴素而深沉的信念,是历史的回响,是时代的强音,更是神州大地无数发展奇迹反复验证的硬道理。 时光回溯至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嘎拉村看望慰问村民。4年来,遵循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嘎拉村奋力前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 一份份沉甸甸的牵挂,跨越千山万水,浸润着边疆各族群众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6日在中南海接受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拜见。习近平勉励他以十世班禅大师为楷模,努力成为佛学造诣精深、受僧俗信众爱戴的藏传佛教活佛,在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西藏稳定发展进步中作出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陪同接受拜见。 班禅向习近平敬献哈达,介绍了他近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习近平对他在各方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看到来信,想起4年前的嘎拉村之行,漂亮整洁的村庄、热情淳朴的村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得知这几年村里又有新变化,乡亲们的收入增加了,为你们高兴。 习近平强调,大家在信里说得好,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希望你们在党的兴边富民好政策引领下,切实维护好民族
6月21日至23日,2025年第一期。期间举办民族理论研究交流活动,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出席并讲话,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主持。 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立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在新时代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加强和
6月24日,国家民委、共青团中央在民族文化宫召开会议,研究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青年工作相互促进、高质量发展有关事宜。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潘岳,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段毅君,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徐晓参加会议。 潘岳对共青团中央长期以来给予民族工作、民委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回顾了两家合作的历程,介绍了国家民委近
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和云南两省考察。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的典范,为正确认识、研究和处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提供了辩证思维方法,为做好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
“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如是指出。 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贵州和云南两个多民族省份考察,走进侗族村寨、丽江古城等地,围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等同各族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总书记此次考察时的重要讲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用法治保障民族团结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民族工作是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近年来,甘肃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为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这一重要指示,明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联起来,并上升到国家总体战略全局的高度来把握,意味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民族工作部门和民族地区的工作,也是全党全国的工作。在2024年召开的全国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社会基础、情感基础、文化基础,坚决走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一方阵”。 高位推动“铸牢”宣教工作 内蒙古自
“继续弘扬优良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发挥独特优势,积极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畲乡景宁发展新篇章。” 自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景宁县”)各族干部群众回信以来,景宁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八八战略”为统领,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全力缩小“三大差距”,赋予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深圳市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秉持“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民族工作理念,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群众在深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尤其是近年来,深圳创新实施“榴·深”各民族服务行动计划,围绕八大服务板块,进一步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努力成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窗口。 来深指引服务,让各族群众安家更安心。深圳紧扣来深
近年来,(即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促进中心”)以创新为驱动、以文化为纽带,创新打造“影话共同体”、“体荟共同体”、“书绘共同体”、“史叙共同体”、“乐美共同体”、“舞动共同体”六大品牌,助力首都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首都方案、贡献首都智慧。2024年9月,促进中心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光影交织,共话民族情。“影话
法润石榴花,幸福千万家。近日,由甘肃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民委、省司法厅、甘肃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共同协办,甘肃法治报具体承办的“法润石榴花 幸福千万家——第三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稳实践”全媒体主题活动启动。记者跟随采访团一同深入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临夏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等地实地采访,感受甘肃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地区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全面提
深人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下简称“三项计划”),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和基础工程。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项计划”现场交流会在吐鲁番市召开,这不仅是对过去三年新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的全面总结,更是对未来工作的系统部署。三年来,新疆各地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探索创新,丰富载体形式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地处祖国正北方,这里草原辽阔壮美,文化底蕴深厚,是北疆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乌拉特中旗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功打造“金石交”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 “金石交”,寓意各民族的深厚情谊如金石般坚不可摧。该品牌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为灵感源泉,以“非遗为魂、科技为翼、民生为本”为发展理念,聚焦“非遗产业化、产品时尚化、牧民职业化”目标,通过深度挖掘文化内
始建于明方历三年(1575年)的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因清康熙帝西征噶尔丹时途经此地,留下“御马刨泉”的传说而得名“玉泉”。作为呼和浩特市的历史文化核心区,玉泉区近年来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红色基因和蓬勃的经济活力为依托,系统梳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打造了“古韵玉泉 石榴花开”民族工作品牌,努力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玉泉力量。 用好历史资源 讲
在地处內蒙古高原南缘的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以下简称“察右后旗”),乌兰哈达火山群宛如大地的脊梁,见证全旗各族儿女跨越千年的和谐共生历程。这里的人们凭借火山岩般坚韧的生存智慧,将地质奇观转化为发展机遇,以产业发展推动共同富裕、以文化传承促进人心凝聚、以基层治理夯实团结基石,奋力书写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崭新篇章。 以产业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察右后旗当郎忽洞苏木生活着汉、蒙古、回、满等各族群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以下简称“东乌旗”)地处我国北疆锡林郭勒大草原核心区,这里生活着汉、蒙古、回、满、鄂温克等多个民族。新时代以来,东乌旗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七个作模范”的部署要求,深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新面貌、焕发新生机。东乌旗先后荣获国家兴边富民行动重点旗、
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腹地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果洛州),自2019 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以来,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形成“抓党建聚合力”品牌化、“强文化凝共识”大众化、“守生态显担当”绿色化、“兴产业促融合”实体化、“惠民生增福祉”亲民化、“重法治保稳定”制度化
甬江潮涌,山海情长。6月24日至26日,一场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对口支援地区党校“课程 + 基地”双优展示活动在宁波市委党校举办。此次活动汇集了来自新疆库车、西藏那曲、四川凉山、青海天峻、重庆万州、安徽蚌埠、浙江丽水等宁波市对口支援地区党校的代表,以及浙江省委党校和宁波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代表。活动旨在通过“思想共铸、情感共融、发展共促”,将对口协作优势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
日土县地处西藏自治区西北部,平均海拔4300米,常住人口1.1万余人,汉、藏、蒙古等各民族同胞在班公湖畔共同守边护边,共同建设祖国边疆。新时代以来,日土县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人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
近年来,黑龙江省北安市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为抓手,从政治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文化交融、生态协同等六个维度发力,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打造互嵌式发展“北安样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党建引领,凝聚共识。坚持高位统筹推动。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部署铸牢中华民族共
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山河圣地·统战力量一渭南同心系统工程”品牌建设提升年为总揽,突出“抓基础、促规范、强品牌”工作思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挥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把解决人心向背问题作为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增进“五个认同”。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召开市委常委会、领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青年统战宣讲志愿者向小学生做宣讲 近年来,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以“三心”促“三交”,引导各族青少年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者、推动者和践行者。 思想教育铸同心。枞阳县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宣传宣讲,引领各族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县委统战部、团县委、县教体局等强化青年统战干部宣讲团、红领
滇红故里,魅力凤庆。在凤庆这片热土上,生活居佳着汉、彝、白、苗等23个民族38万余人,是名副其实的和美之城、融合之城。新时代以来,凤庆县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坚持以融为脉,创新“七个融合”民族工作机制,全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大街小巷的宣传牌上,经常能看到“晓景计划”四个字。这里的“晓景”,便是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镇人民政府乡土人才孵化中心主任齐晓景。2024年,齐晓景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齐晓景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2009年大学毕业后,她毅然返乡开始了农牧区扶贫之路。“不好好干,就对不起这片土地,对不起父老乡亲,对不起我的党员身份!”齐晓景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在辽宁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勉励广大师生继续发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一站式”学生社区“同心圆”民族团结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牢记嘱托,传承弘扬西迁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取得突出成绩,2024年9月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该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6年来,工作室已经发展成由4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中国考古学百余年研究成果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最早奠定于史前时期,是中国史前文化、社会和族群持续发展的结果。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的关键区域,其广义上的区域概念,包括河南大部分地区,以及冀中南、普南、关中平原等地区。其中,新石器时代的豫西普西南地区文化繁荣、文明化
山西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文化遗产大省。山西博物院藏有60余万件文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包括拥有3000 年历史的西周青铜器——晋侯鸟尊,被誉为“晋国之端”。同时,它还是山西博物院的院徽原型和“镇馆之宝”,2013年入选国家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名录,是中国青铜艺术珍品。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鸟尊就是晋国宗庙举行地神裸祭时使用的礼器,用来盛放祭祀用的醴酒。鸟尊高39厘米、长
在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节目中,演员唐嫣、罗晋化身鲜卑才女钦文姬辰与东晋皇族后裔司马金龙,组建“混血”小家庭,再现了一段北魏“家事”。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频繁。生活在山西这个族群融合大舞台上的司马金龙夫妇的人生,恰如这个波澜壮阔时代的生动缩影。 《魏书》记载:“楚之父子相继镇云中。”泰常四年(公元419年),司马楚之在东普发生政变前北上平城(今山西大同),归附北魏。入魏后,司马楚之屡立战
1999年7月,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的一位村民拿铁锹修理被大雨冲毁的墙基路面时,意外发现了一座汉白玉石椁墓,这就是震惊中外考古界的隋代虞弘墓。当代著名考古学家齐东方将这次发现称为“学界的一次地震”,其随即入选1999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虞弘墓出土文物中,尤以一座完整的汉白玉石椁最为珍贵。这套石椁整体为仿木构三开间的歇山顶式殿堂建筑,由椁顶、椁身、底
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南的陶寺遗址,地处汾河岸边、临汾盆地,距今约4300一3900年,是探索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代表性遗址之一,被称为最初的“中国”。 自1978年开展考古发掘以来,陶寺遗址先后发现观象台等重要遗迹,出土了龙盘、土鼓、鼉鼓、特磬、铜铃、带文字的扁壶等重要文物。其中,一对精美而又神秘的史前玉器一一玉神面,实证了陶寺文化兼收并蓄史前其他不同区域文化因素的特点。 玉神面出
隐匿在奇峰峻岭间的村庄扎尕那常常是寂静的,它的热闹始于每年春夏之交——旅行的人们纷纷赶赴,迫不及待地想打开这个青藏高原门户上的“石匣子”(“扎尕那”的藏语意译)。此时,村民们正一边忙着春耕春管,一边修缮房屋、收拾庭院,为即将到来的旅游小高峰做准备。 位于的扎尕那,拥有雪域高原的天地山川之美、人文历史之美。曾经,这里的人们是农民、牧民、樵夫、猎人,在山脚的田间种庄稼,到山顶的草场牧牛羊,间或进山狩
中原沃土,文明根脉;黄河之滨,风华“郑”茂。 郑州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有着约3600年建都史,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形成乃至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息息相关,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生动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文明初光,自此肇始。距今约10万年的织机洞遗址、约3万至5万年的老奶奶庙遗址、约1万年的李家沟遗址、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和约6000年的大河村文化
《道德经》是中国哲学的开山之作,其作者老子被尊称为“中国哲学之父”。 被推崇为“君人南面之术”的《道德经》,内含理身理国之道,是一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动指南,更是一部包括医学、科学、心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生态学、宗教学等方方面面内容的百科全书,后世将这门专业的学问称之为“老学”。难怪有人说,不读《道德经》,就难以理解“中国智慧”。 如今,以研究老子其人、其书、其学为主题的老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