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奔涌时代脉搏,甘肃向世界敞开胸怀。第三十一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兰洽会)圆满谢幕,八方宾客齐聚黄河之滨,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繁荣。盛会方歇,热潮未减,今日的陇原大地,正乘着国家战略东风,鼓满风帆,破浪前行。 天时地利汇聚,动能澎湃喷薄,加快发展正当时。两千年前的驼铃声穿越河西走廊,编织了连接东西方的贸易网络,两千年后的今天,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上半年甘肃新能源并网超760万千瓦 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获悉,2025年1至6月,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已服务全省768.8万千瓦新能源并网,完成年度并网目标的 51% 。截至6月底,甘肃省电源总装机容量达10976.48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突破7200万千瓦,在全省电源总装机中的占比达到 65.64% ,新能源作为电源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2025年以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筹发展和安全、保
图志
甘肃省经济运行呈现加力向好、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预期。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因地制宜,找准发展定位,放大特色优势,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展动能稳中蓄势,奋力开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依托区位优势,构建开放新格局。甘肃地位重要、区位独特,狭长的地形像一条金丝带把西北与中东部紧紧连在一起,是丝绸之路的锁钥之地和黄金通道。随着高质量共建“一
甘肃目前已基本建成上游文旅资源保护开发、中游文旅产品开发运营、下游设施配套及衍生产品研发的文化旅游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总体呈现出艮好态势。我们还要继续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由单一型低附加值向多元化高附加值转型、产品生产由数量提升向量质齐升转型、市场开拓由区域局部市场向国内外广域市场转型,着力培育体现甘肃特色和市场优势的现代化文旅产业体系,切实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
夜间经济和文化活动作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消费的一种新的亚文化体验形式,在拉动旅游消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努力发展夜间经济和夜间文化活动,大力促进各地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文化产业链的发展,拉动夜间经济消费增长,让夜经济点燃文旅市场新动能。 加大夜间文化活动政策保障和项目支持力度。当前甘肃省夜间文化活动正处于起步阶段。各地要立足地方文化事
7月6日至10日,第三十一届兰洽会成功举办,本届兰洽会以“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繁荣”为主题,突出绿色、节俭、安全、高效,活动顺畅有序,成果丰硕。 一、主要成效 (一)招大引强成效明显。本届兰洽会共签约合同项目1181个,签约总额6500.82亿元,较上届增长 7.64% ,再创历史新高。项目主要涉及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新材料、石化化工、数据信息、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
当前,甘肃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中面临水资源短缺、气候多变,地块细碎、规模化程度低,小农户居多、种植标准不统一等突出问题,农业种植难度大、成本高、品牌化程度低的情况亟待进一步改善。虽然一些智慧农业项目应用了部分数字化技术,但往往只有设施、监控、屏幕“老三件”,不能对作物表型状态进行数字化呈现,数据收集不全也用不好。“AI + 低空”是一种全新农业数智化转型模式,打造“低空飞巡—农情感知—需求对接—统筹调
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域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将其视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强调指出,“实施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景泰县是"农业优先、文旅赋能"型县区,在全省强县域行动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精准产业定位,持续用力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远大计。 一、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甘肃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克服外部环境压力,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优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生力军”作用,为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奋力谱写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新篇章。 一、甘肃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一)中小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增加值 20
民营经济是对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民营经济、民营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类型。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
近年来,酒泉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重要部署和市委“1246”发展思路,持续推进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稳步发展。 一、酒泉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新增涉税经营主体活跃向好 2024年全市文化旅游业新增涉税经营主体3713户,占当年新增涉税经营主体总户数的24.42% ,比2020年增长 47.28% ,五年平均增长10.16% 其中,旅游餐饮、旅游购物增长较快,分
一、甘肃文旅强省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文旅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甘肃省多措并举推动文旅强省,通过数智赋能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4.51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综合收入3452亿元。甘肃文旅积极争创国家级以上各类品牌荣誉5类281项,其中荣获世界和国家级品牌项目13项,全国表彰、荣誉、奖励218项。 (二)文旅融合新动能加快释放 近年来,甘肃省以公祭伏羲大
甘肃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一些文化旅游资源呈跨区域分布态势。以地处兰州市永登县与武威市天祝县境内的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本文对该区域的文化旅游现状进行SWOT分析,认为该区域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劲的发展动力,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和挑战。以此管窥新时代甘肃跨区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通过整合跨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式,以及加强不同行政部门沟通合作
近年来,随着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进程的加快,这为甘肃对接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开辟南向市场、推进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和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甘肃交通要立足于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定位,聚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北延主通道和北段桥头堡,为甘肃省南向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支撑和保障。 一、甘肃对接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考量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办产业发[2021]123号),鼓励各地依托现有发展情况良好、文化和旅游业态集聚度高、夜间消费市场活跃的街区(含艺术街区、剧场、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娱乐场所集聚地等)文体商旅综合体、旅游景区、省级及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商业区域等,分批次遴选、建设200家以上符合文化和旅游发展方向、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发展数字经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武威市主动顺应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把数字产业作为全市9条重点产业链之一,以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主线,以激发数据要素价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持续扩大文化惠民工程的综合效益,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5月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当立足本土文化根基,通过创新传承方式激活传统资源,激发全省文化创新创
近些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民群众进城务工、经商和定居,农村人口流失问题日益加剧,导致农村出现“人走房空"现象,许多村庄逐渐演变为常住人口锐减、老龄化加剧、社会功能萎缩等不同程度的“空心村”。“空心村"治理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乡村建设水平及经济发展,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如何有效治理“空心村”,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存在问题 一是人口结构
2019年,黄河战略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此后,沿黄九省(区)着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各省(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历史阶段、基础条件以及发展阶段都不相同。新的形势下,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来准确把握甘肃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现状,对于甘肃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
农业产业现代化是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定西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资源优势,顺应市场需求,遵循产业规律,坚持城乡融合,加力建设“一区三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培育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形成了一批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实践,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活力。 安定
纵观西方哲学的演进历史,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博弈,构成了一条具有张力的思维主脉。这场延绵不绝的博弈不仅关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分歧,更是人类对自身存在反省的永恒迭代。从西方哲学史的视野来看,这是一场认识论的角逐一一世界是机械的数学方程,抑或诗性智慧的自由栖居?从本体论意义上说,这是一场在理性与信仰、经验与超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范畴中不断塑造人类文明底层逻辑的辩证运动。 一、分裂的起源 科学主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怎样的思想,就会有怎样的行动。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撑必然难以自立自强,一个企业没有思想灵魂的共识就会难以长久发展。只有坚持政治建设,抓牢思想建设这个根本,强化思想引领,做实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党员自觉承担起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才能不断巩固企业上下思想上的统一,助推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做法和成效以甘肃六建为例 (一)严肃党内组织生
甘肃第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七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企业“十四五”战略定位,把推进党建工作与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相结合、与推进公司改革重点任务相结合,抓订单、强管理、提效益、促发展,将思想政治工作合力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立足思想政治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政治根基。甘肃七建始终把学习
随着科技文化稳步推进,城市文化发展加速,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成为优化人居环境的重要抉择。康县,这座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的县城,是连接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交通纽带。康县望关境内发现的《茶马铭文碑》也是茶马古道文化的重要节点证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康县启动了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工程,将艺术设计和人文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创建具有地标性的打卡拍照点,休闲娱乐商业区,提升县城魅力和品位,改善区域环
甘肃会宁籍的秦腔演员安万带领其剧团,通过线下演播和线上互动等新兴传播方式,成功地将传统地方民间文艺秦腔推向更多更广大观众,引起一股传唱秦腔热爱秦腔的热潮。“安万现象”的出现,使我们认识到地方民间文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良好社会道德风尚、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提振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当代价值与意义,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通过改进方式方法,坚持守正创新,争取多方支持,融入大众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