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主办的“经典引领 品格立院——中国国家画院(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接受无偿捐赠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东楼展区一层开幕。 原文化部部长蔡武宣布展览开幕。原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国文联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杨承志,《人民日报》社原副社长张建星,云南省原副省长高树勋,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张秋俭出席开幕式。
经典引领 品格立院——中国国家画院(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接受无偿捐赠作品展众家谈 贾广健(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收藏是作为国家艺术机构的中国国家画院的重要职能。中国国家画院收藏了大量建院初期老艺术家的作品,通过这些藏品反映和记录了一个时代中国画家创作的状态,成为中国艺术发展的国家记忆。由于缺少20世纪之初一批艺术家的作品,还不能形成近现代中国美术的系统收藏,在完整性与经典性上还有缺
【编者按】中国国家画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的集美术创作、研究、教学、收藏、普及和交流于一体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中国国家画院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三次变革,其前身是成立于1977年的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创作组的基础上成立具备创作、研究、展览、交流、收藏、培训等多种功能的中国画研究院。2006年,根据中国美术事业繁荣发展的需要,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
作者介绍 马明宸,北京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兼理论委员会委员、北京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四部,在《美术》《中国书法》等专业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百余万字。 我国的传统绘画在20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之下,开始走出传统文人的闲情逸致表现与笔墨核心,现当代的文艺逐渐转变社会职能与功能,用艺术干预社会、表现时代主题,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30
在文艺理论的浩瀚星空中,地域文艺理论作品集犹如独特的星座,闪耀着不可替代的光芒。一部真正卓越的地域文艺理论作品集,绝非地方文献、诗歌和读后感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思想矿脉的深度开掘,是理论星丛的精心架构。它在“地方性”与“普遍性”的张力间寻求精妙平衡,既深深扎根于独特的地域文化肌理,又能映照出人类文艺精神的共通光辉。近些年来,各地也在组织编写地域文艺理论集,那如何成功编纂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集,就需要秉
本报讯 7月16日,“青·韵——文物里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展览汇聚了故宫博物院、湖南博物院、安徽博物院等20余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青色系文物,从文物视野出发诠释了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的内涵。 本次展览作为金沙遗址博物馆“文物专题”“艺术金沙”两个系列临展体系的拓展延伸,以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青色系文物为载体,从自然、诗词、历史、艺术等多个维度,带观众领略国色之美。同时融
2025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术馆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重庆举办 本报讯 7月8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社、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指导,四川美术学院主办,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成渝美术馆联盟学术季——“新现场·新未来:2025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术馆高质量发展论坛暨联盟年会”在四川美术学院举办。 论坛以“新现场·新未来”为主题,旨在聚焦新时期美术馆置身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数智技术
本报讯 7月10日,由山东省美术家协会、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主办,相关驻济高校共同参与的首届“学院星空——名师提名展”暨“学院星空——馆校共建座谈会”在济南市美术馆举办。 本次展览共有推荐导师109人,提名学生270人,征集提名艺术作品756件,涵盖中国画、油画、综合材料绘画、雕塑、陶瓷艺术、摄影、影像等多个艺术门类。经过山东省内美术专家对提名作品进行评审,共评选出入
苏州市“文华”艺术展演季(2022—2024)优秀美术作品展亮相苏州美术馆 7月4日,由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的苏州市“文华”艺术展演季(2022—2024)优秀美术作品展在苏州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以艺术之名,集中展示苏州市2022至2024年美术创作的整体实力和最新成果。本次展览共收到投稿作品230余件,包含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及综合材料等各个门类。经过三轮评审,最终产生1
本报讯 7月15日,由中国国家画院、山东美术馆主办,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协办的“工写之间——贾广健艺术展”和“民间表现主义——王辅民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开幕。 “工写之间——贾广健艺术展”在“大道不孤——2024年度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墨有心香——贾广健作品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部分最新的作品,其中包括贾广健重要作品创作文献、工笔花鸟、没骨花卉、写意花鸟、山水写生、版纳写生等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图景中,艺术家姜淼以其独特的创作视角和具有观念价值的艺术实践,确立了自身的艺术坐标。她的艺术实践,植根于东北故乡的生活经验,发展于对艺术本质的不断探索,最终聚焦于对宇宙秩序及其“真善美”内核的呈现。近日,在与笔者的深入交流中,姜淼分享了她的艺术理念与创作历程。 姜淼的艺术启蒙,源于东北故乡的环境,特别是夜空中的繁星景象,深刻影响了她的早期认知。在姜淼看来,宇宙的本质是真善美,
本报讯 7月13日,由第二届珠海家风家教传承发展组委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丹青写意新时代·雅乐和鸣好家风——卢禹舜、李厚贤艺术赋能珠海家风建设论坛暨主题画展”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作为第二届中华民族家风家教传承发展展览会的核心组成部分,此次展览不仅呈现了近60件两位艺术家近年来的力作,涵盖山水、人物等多个题材,既有传统水墨的写意神韵,也蕴含现代艺术的抽象哲思,
本报讯 7月12日,“覆·补——宿利群新作展”在景德镇陶溪川球磨美术馆举办开幕式。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文旅集团共同主办,由杜曦云担任策展人,展出了艺术家宿利群创作的油画、水墨、手稿以及装置艺术等80余(组)件作品。此次展览以绘画、瓷器对照的方式呈现,每件绘画旁均摆放对应实物,观众可直接比对破损瓷片与画面意象,体验艺术家宿利群“由器入画”的独特路径。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杨
7月11日至8月10日,由福建省美术馆主办的“红旗漫卷——福建省美术馆馆藏闽地红色革命主题作品研究展”在福建省美术馆展出,该展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 本次展览着眼于福建红色革命历程,以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古田会议的召开为重要起点,深入挖掘闽地爱国英雄事迹,传承弘扬福建红色文化。展览以时间为轴,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时间线索,分为三大篇章:“金瓯一片:抗战
前 言 在当下花鸟画时风趋工的情况下,董菲能得写意之趣,佳作连连,不辍而手摹心追,敏学而转益多师,方化于心。千禧年前后,董菲南下羊城,受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方楚雄先生。在方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南方丛林植被的写生中,锤炼造型与线条的质量,发轫而萌起。此时,她的花鸟画创作是典型的“方楚雄风格”,她以南方的植物为题材,以线为主勾勒晕染。也因此,董菲的绘画起步没有受到本土的局限,而是另辟蹊径,取法岭南,初
艺术家简历 陈苗,浙江杭州人,三级美术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联合会会员。201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23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现任职于杭州国画院。 7月7日至11日,由《中国美术报》社主办、《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承办、杭州国画院申报的“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
1952年8月11日下午,北京沙滩老北大讲堂(清代和嘉公主府正殿)里,来自全国各大行政区的70多名年轻的文物干部济济一堂,兴奋地参加“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开学典礼。他们惊奇地发现,那些只在书上和报纸上见过名字的如郭沫若、沈雁冰、郑振铎、竺可桢等鼎鼎大名的人物,都来参加他们的开学典礼,还热情洋溢地讲了许多勉励的话。 “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是由原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
当耐候钢的冷硬轮廓倒映在流动的水面,金属的工业质感与水的柔软韵律在德国NordArt 2025的展厅里碰撞出奇妙的平衡——朱林的《大暑》绝非一件单纯的视觉作品,而是以汉字抽象为骨架、节气智慧为肌理的社会文化载体。它在传统与现代的裂缝中扎根,在中西文明的对话中生长,更在当代人的精神荒原上开辟出一片可供栖居的绿洲。 “大暑”二字从未被直白镌刻,但其承载的农耕文明基因却在雕塑的筋骨中跳动。作为二十四节
从浪漫主义到表现主义,德国艺术家一直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初,德国是欧洲现代艺术的中心之一,包豪斯运动等艺术流派深刻影响了全球的艺术和设计。两德统一后,柏林作为新的艺术中心逐渐崛起。柏林以其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和开放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艺术家。柏林作为新的艺术中心城市逐渐崛起为当代艺术重要的地标之城。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隶属柏林国家博物馆联盟,由现代主义
“阿尔·哈玛德:想象的场所”展,目前正在多哈的阿拉伯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这是这位已故卡塔尔艺术家的首次博物馆个展。本次展览旨在关注这位先锋卡塔尔女艺术家留下的艺术遗产。 阿尔·哈马德出生于1964年,于2012年去世,她在世时在海湾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她是1981年首批加入卡塔尔自由工作室的女学员之一,在那里她参加了工作坊,后来为中东地区的艺术教育作出巨大贡献。在阿尔·哈马德40年的职业生涯中
2025-5-9至2025-11-30 费尔南多·索贝尔(1924-1984)是西班牙裔菲律宾画家,在现代艺术领域有着深远影响:1960年,他在马尼拉创办了菲律宾第一座现代艺术博物馆—— 雅典耀美术馆;1966年,又在西班牙昆卡创立了西班牙抽象艺术博物馆,为两地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次展览以索贝尔在采访中提出的 “秩序至关重要” 为标题,这一理念既是他艺术实践的核心准则,也贯穿
2025-5-31至2025-11-30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在 37 年的短暂人生中创作了大量作品,以强烈的笔触与鲜明的色彩确立了独特的画风。本次展览是 POLA 美术馆开馆以来首个梵高主题展,通过展出梵高及不同时代艺术家的作品,追溯一个多世纪以来梵高创作对后世的持续影响与艺术启发。展览先回顾梵高追求艺术理想的生平,再从三方面呈现其跨时代影响力:对野兽派、表现主义的影响,自明治至战后在日本的影
英国具象画家安尼娅·霍布森以创作新时代女性肖像知名。她的作品曾在英国和意大利各地展出,并参加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2018年,她在英国国家肖像馆的BP肖像奖评选中获得了青年艺术家奖,以表彰她2018年的作品《两位女画家的肖像》。霍布森的油画从爱丽丝·尼尔和凯瑞·詹姆斯·马歇尔那里汲取灵感,以厚涂技法描绘朋友和同龄人。 霍布森的作品极具辨识度:画中人物通常姿态放松,甚至带着慵懒的随性;而她常以非
【编者按】近日,牛晓林的新书《我在美国教美术:用形象思维开启孩子的创造力》出版。书中,作者提出美术教育不是单纯地“教画画”,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美术获得终身受益的创造力。这不仅颠覆了传统美术教育的认知理念,更揭示了艺术思维在跨领域发展中的价值,他让我们看到,学美术的孩子未来不必囿于画布与颜料,而是能以“形象思维”为钥匙,在科技、设计、教育甚至商业创新中开辟新天地。本期《中国美术报》,特别邀请牛晓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中,一件唐代彩绘陶缩脖俑以其独特的姿态和委屈巴巴的神情,成功捕获了无数到访者的目光,一时成为“文物界顶流”。这个造型生动、气韵丰富的陶俑,为何能在千年之后依然散发出如此强大的魅力?让我们一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唐彩绘陶缩脖俑出土于陕西陇县,初现人前时,它的通体色彩大多已被岁月侵蚀,只留下唇中一点红,为其增添了几分俏皮。陶俑整体为一位男子形象,头戴官帽,手持笏板,本应是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