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贵州普安县就迎未了贵州绿茶“第一采”。 这些先春抽出的新芽,似乎更像是一个个亲切的新年问候。借由它们的鲜爽甘醇,给爱茶的人们带去祝福。 广袤的中国南方茶区,像普安绿茶这样的“早茶”,还有不少。海南白沙,贵州晴隆,四川宜宾,广西三江、昭平、灵山、凌云,浙江温州等,都以出产“早茶”而闻名。 喝着“早茶”过春节,自然与文化“时间生活”的完美交融,恐怕要比围炉煮茶还要更惬意吧。 与其说采
问:宋人是如何点茶的? 答:点茶是继唐代煎茶以后兴起的又一茶艺形式,也是煎茶的改进版,其核心技能是点。 点茶由福建人发明,而顶着贡茶光环的北苑龙凤团茶也产自福建建州(今属南平市)。 唐煎宋点,备茶阶段都要经过炙、碾、罗。但,点茶对茶粉的精细程度有更高要求。 碾茶前,要先将茶槌碎,碾后,还要用茶磨磨得更细。 细到什么程度?“碾为玉色尘,远及芦底井”(梅尧臣《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像尘一样
脸上虽还稚气未脱,但陆弈星的思想要比相貌要成熟得多。在他的认知里,武夷岩茶不仅是茶,还是一种“慢”的艺术。做茶、品茶、做品牌,都要“慢”,才能达到“快”的目的。尤其是在当下“加速度”时代,在纷扰浮躁的市场,“慢”意味着执着的坚守与深耕,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定力。 壹 “会喝岩茶的人都不会太年轻” 我们见到陆弈星时,已临近中午。对他来说,几乎每天都是“忙死day”,即便是非茶季,也没闲着。但,喝茶是
抹茶,古语“末茶”,即碎末的意思。说到抹茶,很多茶友自然就想到日本抹茶。其实抹茶源于中国,在日本的镰仓时代(相当于中国的南宋到元朝),荣西禅师从中国回到日本,带回的不仅仅有茶种,更有一种全新的品饮方式——点茶法。在吸收点茶法的精髓后,日本抹茶应运而生,两者的本质都是将茶叶研磨至细腻如粉再加水调制。 新时期,抹茶以“末”的形态广泛应用各种食品的添加。20世纪末我国从日本引入碾茶生产技术,各种抹茶制
抹茶,一抹清新翠绿的粉末,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茶文化版图中独树一帜。它的魅力源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即便抹茶在日本被广泛推崇并成为日本茶道文化的标志性元素,但抹茶的根却深深植于中华大地上。追溯抹茶的前世今生,犹如翻开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满目皆是中华儿女的智慧演绎。 源起 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上古时期。传说中,神农氏在尝百草时,偶然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从此开启了中华民族与
在刚落幕的第三届中国(福州)茶叶交易会上,杭州的“初透抹茶”展位人气颇高。抹茶冰激凌、抹茶曲奇、抹茶茉莉茶、抹茶生巧、抹茶黑咖啡……好吃,好喝,又好看,吸引了许多前来“逛吃”的观众。 抹茶的应用,还不止于此,在化妆品、个人护理品,甚至色彩装饰等领域都有它的“芳踪”,让生活变得“茶里茶气”。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从“世界抹茶之源”浙江余杭、中国现代最早生产抹茶的浙江绍兴,到“中国
抹茶,起源于中国,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近年来,随着中国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对抹茶文化的重新认识,抹茶产业在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抹茶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成分与“增绿”疑云 抹茶很受消费者欢迎。在购买时,一些人会习惯性看成分表。一些商家在宣传产品时,有的使用“茶树鲜叶”“蒸青绿茶”或者“碾茶”等较为规范的术语,让人听起来觉得专业且放心;而有的则
2024年岁末,我应安溪福州茶业发展促进会之邀,参加了2024年“观音铁韵,茗动榕城”兰花香铁观音茶王赛总决赛。 入围决赛的36个茶样,系从过去6个月参赛的236个茶样中选出。又经几轮激烈的PK,最终评出茶王(冠军)1名、金奖(亚军)2名、银奖(季军)3名。 这些获奖茶的脱颖而出,让一度淡出我味蕾记忆的清香型铁观音又重新回归。尤其是那标志性风味——“兰花香”“观音韵”,虽谈不上惊艳,却很协调。
茶有茶的味道,花有花的味道,春节的味道则是年味。年味,是一种饱含着人情味的气息,它蕴含着幸福、团圆、喜庆的韵味;年味,也是一种民俗味,它表现为温暖明媚的颜色,是万物更新的喜悦。对于爱喝茶的人来说,茶人的年味,要放在茶桌上,那是一份独特的、只属于茶人的情感寄托。 作为爱喝茶的人,过年时怎能少了那张充满年味的茶席?茶席,是茶与人的桥梁,是茶味的载体,更是茶意的延伸。那么,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布置一张
白茶,不同于其他茶类的杀青、揉捻,制作讲究自然与纯粹,让茶青在自然萎凋后晾晒至七八成干,再以文火慢烘,成就其清雅本色。秀美的福建,多彩的云南,都有白茶的身影。可你知道热情的海南也有白茶吗?尤其是琼中自沙一带,白茶不仅生根发芽,更在黎族文化的滋养下,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壹 白茶之初,黎药之源 位于海南中部的白沙黎族自治县,是中国茶叶版图的最南端之一,70万年前陨石的撞击,为白沙留下了独特的土壤与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当小寒节气的第一缕寒风拂过,世间万物都被裹上一层清冷薄纱,天地间弥漫着凛冽之气。 节气是时间的刻度,精准记录着中华民族千年的生存智慧与生活哲学。 在中国人心中,它不仅是时序标记,更是连接天地、人与自然的纽带,承载着维系家族、传承文化的重要仪式,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 在福州城,小寒时节被和煦阳光包裹,午间丝毫不见阴冷。一场以“小寒”为序的茶会悄然开场,没有
较之南京、苏州、扬州、无锡等这些名气很大的城市,南通似乎有点不冷不热。 在来到这座城市之前,我对它的印象仅仅是近代民族工业先驱张謇的故里,还有以教辅而闻名的启东中学。至于它的茶文化,更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南通真的是茶文化“沙漠”吗? 当我走进啬园、登上狼山,才知道自己肤浅了…… 这是一座很“窨”的城市:狼山桂花茶、茶食石港窨糕,还有张謇关于近代中国茶业振兴的思想。 01 啬翁的“查”
在茶界,有一对网红CP,它们携手走过无数茶桌,赢得了无数茶友的喜爱,它们就是陈皮和白茶。这对组合,无论是煮还是泡,都能让茶汤散发出淡淡的果香,口感上更是老少皆宜,让人一试难忘。但谈及养生,关于这对CP的争议可不少。正方说:“老白茶配陈皮才是白茶正确的打开方式!”而反方则反驳:“这个搭配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今天就来揭开真相。 01 当陈皮遇上白茶?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茶叶和陈皮都是一味中
福建春伦集团自2005年就开始探索和实践生态茶园建设,努力做好每一泡茶,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高质量的产品。绿色生态茶园不仅强调茶叶的高品质与安全性,还注重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和谐,旨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赢。 01 生态茶园建设的实践探索 微生物菌剂的应用 根瘤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能够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促生关系等有益的互作关系,其在茶园土壤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通过接种特
泡茶总是要用高温水浸泡的,除非是冷泡茶。大部分热泡的茶都要使用滚开的热水,也就是90℃以上的热水,使用80 -90℃的茶叶就少了,使用70 - 80℃者又更少,70℃以下的泡茶几乎只用在蒸青绿茶上。热泡茶叫人担心的是泡茶水温的不足,而不是担忧泡好茶后茶汤温度的不足,因为喝茶的温度是不会被要求超过65℃的(事实上60℃已经很烫)。 不论是低、中、高温冲泡所得的茶汤还是70℃以下特低温浸泡所得的茶汤
唐代湖州雅集,是以颜真卿、皎然、陆羽等人为核心展开的。大历八年(公元773年),颜真卿到湖州做刺史,经常展开诗会雅集,团结了80多位才子佳人,盛况非凡。 皎然评价自己与颜真卿的第一见面,说这样名士相会,就像魏晋当年,支道林、许询、谢安等名士一同聚集在王漾家一般,“会前贤事,方今可得攀”。皎然高估了自己?当然不。当时他已经是湖州圈文坛执牛耳者,身边聚集了大批有才华的人,这是颜真卿一到湖州就拜访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