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通过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的发展,同时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消费潜力。 “创新消费场景”与“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列为提振内需的重要抓手,茶文化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激活城乡经济的新引擎。 蒙顶山巅,千年茶树与智能化采摘设备交相辉映。在侗寨茶园,传统采茶歌与短视频直播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茶文旅的魅力在于其构建了“
问:玻璃杯适合泡什么茶? 答:透明无色的玻璃杯,最接近水的质感,适于冲泡原料细嫩、外形优美的名优绿茶、白茶、黄茶和茉莉花茶。 玻璃杯,将泡与饮的功能合二为一,既能察“颜”观“色”,又能闻香尝味。 玻璃杯泡茶虽轻松简单,但也有讲究。掌握投茶顺序是该泡法的关键。 明代张源说:“投茶有序,毋失其宜。先茶后汤,日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日中投。先汤后茶,日上投。”(《茶录》)他还认为,季节不同,
武夷山连日的阴雨,终于按下“暂停键”。 丹山峰岩间,披着轻纱般的晨雾。山林寂静,春色微露。 踩着湿泥,吴宗萍走在老丛水仙枝叶交织的“隧道”中,前方是矗立的大王峰。坚稳的脚步,如同朝圣。 巡山看茶,是吴宗萍30多年来雷打不动的日课,不论晴雨寒暑。就像一场漫长的修行,从品石岩、马头岩,到水帘洞、慧苑坑、草鞋仙,循着200多年来吴氏先人在山里躬耕的足迹,他用脚步丈量每一片山场,用虔心呵护每一棵茶树
宋代,茶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福建作为重要的茶叶产区,不仅茶叶品质卓越,更涌现出众多著名茶人。除了广为人知的蔡襄,还有许多福建籍茶人在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宋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文人雅土对茶的喜爱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福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优质的茶叶,为茶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物质基础。 宋代福建茶人对茶叶品质的极致追求,对茶艺的精心钻研,使他
大年初一(1月29日),徐克执导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正式上映。尽管票房不温不火,但金戈铁马、大气磅礴的场面,还是令人热血沸腾。《射雕》这部金庸武侠经典,不禁让我想起了两个宋代闽人——黄裳和李纲(皆为南平人),一个是著名词人,一个是抗金名将。而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黄裳是武林秘籍《九阴真经》的作者,郭靖、杨康这两个重要角色之名则出自李纲著的编年体史书——《靖康传信录》。 解开虚构与历史的缠绕,
在华夏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宋代无疑是一个文化鼎盛、经济繁荣且独具魅力的时代。而福建,作为当时重要的茶叶产区,不仅以其优质的茶叶闻名遐迩,更孕育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诗人。这些诗人与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许多福建籍诗人在茶的陪伴下,书写着各自精彩的人生篇章,留下了一段段令人回味悠长的动人故事。 柳永:茶香里的漂泊与情思 柳永(约公元987~1053年),这位来自崇安(今福建武夷山)的才子,以
在福建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的名字几乎成了智慧的代名词一一朱熹,这位光芒四射的理学泰斗,不仅是儒家思想的璀璨星辰,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一位精通茶道的雅土。想象一下,当世人皆沉浸在他深邃的理学海洋时,朱熹却悄悄地在茶香袅袅中,以茶为笔,以水为墨,勾勒出了他独特的生活哲学与理学精髓。茶,这叶间精华,成了他阐释天地之理、人心之道的另一扇窗。 茶香浸透的少年时光 朱熹
壹 乌褐紧结的条索,蕴藉着熟悉的火功香。在闽北乌龙茶制法的塑造下,海南雨林大叶茶变得“闽味”十足。 紧缩的叶片,在沸水的润泽下,轻轻舒展。花香浓郁,却不张扬,厚而稳重。 以武夷岩茶为代表的闽北乌龙茶,重水求香,强调茶汤滋味与香气的协调,又奉“活、甘、清、香”为圭臬。 不同的品种、山场以及制茶手法,看似微小的差异,都会赋予武夷岩茶干变万化的滋味。 雨林大叶茶,生长在海南热带雨林里的“土著”
于袅袅升腾的茶烟里,泥炉静静伫立茶桌一角,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隐者,周身氤氲着千年茶文化的醇厚韵味。它不仅是煮水的上佳器物,更以其独特风姿,为品茶营造出无可替代的古朴诗意。 风炉最早的记述,见于陆羽《茶经》“四之器”中:“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或运泥为之,其灰承作三足,铁袢台之”。寥寥数语,勾勒出风炉的雏形,它既可以由铜铁铸就,带着金属的厚重质感;也能以泥制成,尽显质朴自然。 在古画中,风
数九寒天里,花界的顶流一定非梅花莫属。梅先天下花而绽放,给人们带来春日的讯息。身处南方的人们等不到一个落雪天,却可以期待一场仙气飘飘的梅花雨。 山野寻幽赏梅“雪” 进入福州市永泰县境内,沿路便能瞧见漫山遍野的青梅花海,如烟似雪,连成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这是属于这个山间小城冬天的一抹惊艳。 永泰县是著名的“李梅之乡”,是福建省青梅的主产区,有100多年种植历史。广植的5万亩青梅遍布全县各处,青
2024还没说顺嘴,2025已经来了。不知不觉,这一年已划上句点。回首2024,无论是繁花似锦的顺境,还是荆棘丛生的坎坷,我们都值得在心底轻声对自己说一句:“辛苦了。” 在这新的一年伊始,人们总渴望寻得一处宁静的角落,让疲惫的心灵得以休憩,做一些看似微不足道、无甚意义的小事,却能从中汲取满满的温暖与力量。于我而言,出门晒晒冬日暖阳,在山顶眺望悠悠白云,静赏落日余晖,喝杯热乎乎的茶,便是最令人心动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这条自唐代延续至清代的交通要道,其历史比著名的丝绸之路还要早200余年。大家都知道云南是茶马古道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但具体在云南哪里,却不甚了了。要说茶马古道上最繁忙的驿站,必有那柯里村的一席之地。 转“悲”为喜的名字 《普洱府志》中记载,明清时期普洱府(今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作为起点,向外延伸出五条茶马古道,它们分别通往不同的方向:东北有官马大道,西
在福州南台岛南端、乌龙江畔的下岐村,是一个质朴宁静的百年古村。 马洲河穿村而过,两岸村舍俨然,完好地留存着多幢清代古厝。绿树掩映中,一座中西合璧的白色建筑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线条连续重复、富有浪漫情调的拱门,是经典拍照打卡点。 这是一幢由老屋爆改的茉莉主题民宿,纯白的色调,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茉莉,幽幽吐芬。 它叫“醉真茉莉公馆”。“醉真”谐音“最真”,是女主人林雪源对荼之极致品质及纯真之
编者按 茶乡福建,茶史悠久,晚唐五代期间,福建有雪峰义存、神晏国师、扣冰古佛三位高僧留下茶禅诗偈。这是史籍记载的福建早期茶事,较为难得。本文作一梳理浅析。雪峰义存:首开茶禅之风 首开福建茶禅之风的,是晚唐高僧雪峰义存(822-908年),俗姓曾,号雪峰,泉州南安涧埕村人。祖上信奉佛教,自幼好佛,《福州雪峰山故真觉禅师碑铭》记载:“乳抱中或闻钟磬,或见僧佛,其容必动”。 9岁时即想出家,父母不
中国千年饮茶史中,有不少妙人。他们用精彩文字记录了大量饮茶的精致方式。最近有本书搜集了其中精粹之作,这本书的名字是《跟着古人学品茶》,副标题是“中国最美茶诗”。这些诗人是王昌龄、刘长卿、皎然、白居易、刘禹锡、杜牧、苏东坡……他们一生都在喝茶并写下那些极美的茶诗。还有一点不易觉察的是,他们非常熟悉前人饮茶的诗文,所以他们拥有了长久深厚的传统,自己也成了其中传承的链条。 作者杨多杰是爱茶人,专业是历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夏,退休在洛阳的诗人白居易,联合了九位老人,经常在洛阳龙门东边的香山寺聚会,饮酒赋诗,成为风尚,世称“香山九老”。九老在—起不仅作诗,还画画,有专门请来的画工为他们画像,然后再在画像边上题上他们的诗文。这种聚会范式,流传到现在,参加聚会,要拍照留像,要发朋友圈。 为什么白居易要发起这样的特殊人群的聚会?大家有闲,能书能赋,也有影响力,符合白居易倡导的中隐观。还有一个,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