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就这么悄然过去了。茶行业在时代浪潮下涌动着诸多变化,同时也坚守着一些永恒的特质,这些“变”与“不变”正悄然勾勒着行业发展的新轨迹。 上半年,茶行业最显著的“变”体现在产品创新与消费场景上。新茶饮以迅猛的发展势头正重塑行业格局。2024年,我国新茶饮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2025年这一数字仍在持续攀升。众多新茶饮品牌采购原叶茶不仅消化了部分茶叶产能,还带动茶产区向规模化、标准
问:如何打造商务茶空间? 答:商务茶空间,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谋商,具有商务洽谈、会议接待、团建、办公、休闲等多种功能。 品牌茶企连锁门店,是典型的商务茶室,兼带品牌展示和产品销售,具有较强的品牌文化特色。 新中式是时下商务茶空间设计的流行风格。这是对传统的沿袭与承续,但并非“依葫芦画瓢”式的生搬硬套,更不是堆砌铺排,而是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材料的碰撞与结合,是传承地创新。 新中式商务茶
炎炎盛夏,一杯透亮的冰茶总能驱散暑气,带来全身的清爽。看似寻常的饮品,实则承载着跨越千年的文化。宋代商业发达,储冰技术成熟,冰窖数量增加,冰块不再是王室贵族的专属,大量流入市场,为冰茶的出现和普及提供了条件。吴自牧《梦梁录》中记载了宋代冷饮冰品“苦水冰茶”;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记载的“冰水”中,有“茶水”;西湖老人的《西湖老人繁盛录》中也提到了“江茶水”。另外,宋代诗人李若水在《何德休设冰茶》中写
小暑至,夏炽盛。冰红茶、冷泡茶、冰萃茶、冰美式是必不可少的“续命水”。冰爽的口感,划过舌面,滑入喉间,解渴消暑,瞬间“满血复活”。然而,在没有空调没有冰箱没有冷柜的古代,古人怎么度夏?莫以今人度古人!你以为古人就不好这一口冰冰凉凉吗? 而且,冰茶也不是西方人的近代发明。翻开尘封的典籍,穿越千年的方寸之冰告诉我们: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人们就开始喝冰饮了!一枚方寸之冰,穿越三千载光阴。从周
每年六月,美国人庆祝的“冰茶节”背后,是一场席卷全球的冰爽革命——从1904年世博会热浪中“逼”出的一桶冰茶,到今日曼谷街头对抗 40∘C 高温的橘红泰奶,这杯冰饮正化身无数消费者的“续命神器”。当世界靠它降温时,中国茶的热度已借势“升温”,一场依托两千年底蕴的产业腾飞,正悄然重构全球“冰爽”赛道格局。 征服世界的冰爽“凉伴” 的路易波士冰茶因不含咖啡因成为人们全天候的挚爱;马来西亚的
炎炎夏日,一杯冰镇的茶饮成为许多人的消暑首选。从街头巷尾的连锁饮品店到家庭自制的冷藏茶水,冰茶以其清爽口感和便捷性,逐渐颠覆了“茶为热饮”的传统认知。然而,这种现代饮品潮流与传统医学理念之间的碰撞,引发了关于健康的深层思考。 一 茶作为起源于中国的饮品,在传统饮茶文化中,热茶始终占据主流地位。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茶叶残片,经检测属于煮泡过的茶渣,表明汉代已形成煮茶饮用的习惯。到了唐
6月18日,第八届世界闽商大会在福州举办,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名闽商代表和各界人士共话闽商未来。在华夏商帮的璀璨星空中,闽商是极为耀眼的一颗。“爱拼敢贏”无疑是他们身上最为鲜明的标签。早在宋元时期,闽商便勇立潮头,闯荡茫茫大海。也是在这个时期,茶叶成为重要的商品迈向世界。 为致敬闽商这一独特群体,福报茶道公司精心研发一款专属茶品,它不仅是一款饮品,更是闽商“爱拼敢贏”的具象化呈现
茶汤金红,从壶嘴划出一道流畅的弧线, 落入一把石壶中。 石壶无盖,稍扁,古拙可爱, 刚好装得下一壶茶。 以石壶作公杯,尽显陈明志的巧思妙心。 人生如茶,从青涩到醇厚,渐渐成熟。 陈明志宛如一位精进笃定的修行者,宠辱不惊, 在寿山石雕艺术之路上孜孜求索, 留下了坚实而深刻的足迹。 站在新的起点,他频频出新,寻求突破, 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作诠释着对寿山石雕艺术的热爱与坚守。
“一骑红尘妃子笑”,成就岭南荔枝的千载美名,天下共闻。其实千年以前,福建也是深藏不露的“荔乡”,十分给“荔”。古风禅林,荔下啜茶,到西禅寺品味“荔枝传奇”。 宋荔丹珠映禅林 虽身处繁华都市,坐落于福州城西怡山之麓的西禅寺却独守一份宁静。在喧嚣的闹市中,它保持着古朴的气息,让人在忙碌之余,寻得一处心灵的净土。这里,是疗愈烦闷、放松身心的绝佳去处。 踏入山门,放生池中观音素影静立,倒映着玲珑
暑气蒸腾,蝉鸣聒噪,都市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何处寻觅一方清凉? 夏至时节,以“夏荷浮香·岩骨丛心”为主题的茶会在“瑞芳茶号"福州旗舰店里清凉开启。 从席间的茶品、茶点、瓶花,到茶会装置装饰,皆为荷,荷香四溢。只消一眼,心头那被烈日炙烤的焦灼,便如冰雪初融,化作一片澄静。 沐清荷,聆古琴,品沉香,啜岩茶,啖美馔,“芳”气袭人。 聆/琴/听/香 静听松风寒,鼻观通幽玄 茶会伊始,古琴人探
巴达维亚,又叫“巴城”,是雅加达在荷兰殖民时代的叫法。这座位于爪哇岛的热带城市,在英国崛起前,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通过统治它,从而有效控制了欧洲的茶叶、香料贸易,在牟取了巨额利润的同时,也成就了巴达维亚“东方女王”的名号。 然而,如同遭遇了一个可怕的诅咒,城市环境的恶化,诱发了流行疾病的肆虐,把巴达维亚变成了一座“死城”,加之国际贸易格局的风云变幻,它渐渐枯萎、凋零。往昔的繁华褪尽,
南京钟山闻名遐迩,历史文化沉淀深厚,茶文化遗产丰富。这里有首个国家级茶业试验场一一江南植茶公所的遗址,还有扑朔迷离的古茶园有待揭秘。在钟山东峰小茅山的万福寺遗址及中山陵园附属建筑永慕庐东边,近年分别立下两块内容相同的金色黑字“钟山古茶园”介绍牌,上书“钟山曾生长一种野生茶树,明朝钟山开善寺的僧人常去山中采摘制茶。自南朝以来,历代僧人从采野茶到种茶、制茶,茶树得以生长。这种茶因产于钟山云雾缭绕处,所
谷雨那天落了雨,人就安静闲适了,鸟雀都不急不慢地啼,雨是帘子,拉开了一个清透的世界。有人问我,是不是该喝茶? 我的茶还在路上,就像古人从驿站捎一枝早梅,它缓缓地一路攀越,从树上下来,从思茅离开,途径云贵川。我等得有些急,催问一次:茶迷路了吗?发茶的友人说:泼水节呐,茶怕是看热闹去了。 有一天,我记起去年冬天喝过的一款普洱生茶,周玄的昔归,条索像爪子扭曲又张扬,茶味淡又清凉。当时闲得慌,三五
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生活中,亚健康似乎已成常态。现代医学研究揭示了一个隐藏的推手一一低度慢性炎症。它无声潜伏,成为诸多健康问题的温床。所幸,一种名为“抗炎饮食”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兴起,它通过调整日常摄入,有效降低体内这种慢性炎症水平,助力身体回归和谐平衡。 如今,“抗炎饮食”成了社交媒体的顶流一打开手机,满屏都是博主们激情推荐的“抗炎食物”。在我们的饮食图谱中,早已存在天然的“抗炎战士”与“炎
记得小时候,大人爱聚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喝茶,投入地(还有些满心欢喜)地摇头,吹开茶水上浮着的茶叶,满足地喝上一小口,再继续他们的话题。有茶,似乎话题也更加吸引他们的兴趣。 没有人的时候,我于是在茶缸里用开水泡茶,但茶的味道让我大吃一惊:完全没法咽下去!难道那些人是在通过表演喝茶来骗我一次?这种拿小孩取乐方式这也未免太低效了吧?于是放糖,味道稍稍好了一点点。但实在不是一种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于
“从来佳茗似佳人”一句,干古绝唱,有茶水的地方,就有此句在流传。另有佳句“欲把比西子”,刚好可成一联:欲把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在《次韵曹辅寄》中,把未打膏的玉雪茶比作刚刚出浴的佳人,有清水出芙蓉之感。整首诗都在强调自然之美,不施粉黛的佳人比浓妆艳抹的女子更入人心。 开了一个茶与佳人的头,后世跟随者不少。 在《逮子得龙团胜雪茶两胯以归予其直万钱云》里以尤物开端:“移人尤物众谈夸,持以趋庭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第十一届海峡茶会暨海峡两岸美人茶文化交流活动举办 6月17日,第十七届海峡论坛·第十一届海峡茶会暨海峡两岸美人茶文化交流活动在福州举办,来自海峡两岸共2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商海峡两岸美人茶文化交流大计。活动上,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授予大田县“‘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重点联系县”荣誉称号。大田县茶叶种植面积10万亩,是国内面积最大的美人茶生产基地,涉茶人员10万人,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