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九旬老人以孩童般的狡黠笑对时光,用画笔在宣纸上镌刻生命的褶皱,艺术便超越了技法,成为对抗虚无的宣言。 2025年,成都市天府美术馆的这场“如此漫长·如此浓郁”新作展,是黄永玉先生生前自己策划的终极艺术实验—217件(组)晚年作品如同217枚时间胶囊,封存着他对美的挽留、对荒诞的解构,以及对爱情的永恒吟唱。在这里,观众不仅看到画作,更触摸到一位世纪老人“活到老,狂到老”的精神印记。
被拉作保保也是件乐事,敢进公园就要有当保保的心理准备,过程中“谦虚”一番,不影响最后的“成交”。 在川西坝子的晨雾中,当三星堆青铜神树的纹路还未被朝阳镀亮时,两朵民俗之花已在鸭子河畔悄然绽放。广汉保保节的喧闹与马井元宵会的市声,像一对李生姊妹,用三百年的光阴编织出一张密匝匝的民间关系网一—这里,陌生人与亲缘的界限,被一顶突如其来的帽子打破;农耕文明与市井智慧,在竹编农具与全息灯笼间完成对话。
虽然我早已不惧怕一个人走路,然而,我还是好想和他一起多走几步。 1995年,父亲送我到城里读中学。我们父子俩背着行李步行到集市,站在路边等进城的中巴车。父亲说,他不跟我一起进城了,进城车费要四元,到学校车费又是一元五角,往返就是十一元,太不值得了。 ‘你一个人去报名,行吗?”父亲问。 我气鼓鼓地回答:“没问题。” 我一个人背着铺盖,拎着一口大箱子到了学校,交学费,找寝室,铺床铺,一切都很顺
也许镭磻儿早就把那种坦然的人生态度教给了大狗,所以大狗和磻镭儿一样坦然 镭镭(我们念作luilui)儿在我们老家的方言中就是镭子,就是鲈,就是轮子,就是一切圆形的可以滚动的东西的通称,也叫作“儿”。磻镭儿之所以叫作“磻磻儿”,不仅是由于他身高不足一米五,长着一副圆滚滚的身材,还跟他小时候一哭闹就不断地喊“滚,滚”直喊到气竭为止有关。据母亲说,磻镭儿小的时候,横得要命,谁惹了他,立即倒地撒泼打滚,
邓穆卿的笔触,让旧时成都的市井声息穿越时空。 在战火纷飞的民国岁月,成都这座千年古城以其独特的文化韧性,成为知识分子心中的精神桃源。邓穆卿——这位穿梭于报馆与茶馆之间的报人,用一支笔将市井烟火凝成永恒。从祠堂街的书香到少城公园的茶韵,从全兴大曲的醇厚到文人雅集的清谈,他的《成都旧闻》不仅是一部城市志,更是一幅交织着书卷气与烟火气的民国文化长卷。 邓穆卿(1908—2002)出生于四川广汉,曾是
得意乎落寞乎,皆承生活所赐,岁月垂青。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万家灯火的时候,我时常会望着那些透着温暖灯光的窗户出神,这是一个个有着相似幸福和不同不幸的家呵,从人丁兴旺、欢声笑语到莹子、立少言寡语,从门庭若市、香车宝马到门可罗雀、车少人稀,从往来皆鸿儒、高谈阔论到白丁鲜有、鸦雀无声,每个家庭每个人轮番上演着一幕幕悲喜剧,高峰低谷,错落有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通过家庭可以管窥社会变迁。人生大舞台
祠堂街或许已不复当年的模样,但四川电影院所承载的那些光影故事,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在成都的城市记忆里,祠堂街曾是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在这条承载着岁月韵味的街道上,旧书店、少儿书店、成都图书馆、四川美术社鳞次栉比,还有那充满艺术气息的乐器店,橱窗里陈列着的风琴、小提琴、手风琴等,仿佛随时都能奏响动人的旋律。而位于祠堂街8号的四川电影院,更是无数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光影殿堂,那里珍藏着一代人的青春
处于谈恋爱萌芽阶段、八字还没一撇的男方常被问得面红耳赤,在川话“瓜起”的哄笑中败下阵来。 成都青华路,这条被梧桐掩映的街道,曾是计划经济时代单位文化的活体标本。从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到电力实验所,红砖墙上斑驳的标语,见证着一代知识分子的集体生活。而今,当灰白的新办公楼取代旧日的红砖房,唯有老职工的记忆里,还封存着"娘子军排”的嬉笑、宿舍区的烟火人间以及“春晓乐队”永恒的旋律。 设计院的“娘子军
古镇最动人的地方,恰在于这种矛盾的和谐——修缮一新的灰砖墙与风雨侵蚀的竹椅共存,抖音直播的声浪与私塾童谣的残响交织。 当第一缕晨光爬上刘家巷斑驳的青砖墙,巷口的爆米花塑像仿佛仍在等待那声“砰"的炸响。这座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的古镇,曾是川西平原上崇宁县的治所,千年岁月在青石板路上刻下深深浅浅的纹路。而今,唐昌虽以美食闻名,但真正懂得它的人,总会于小巷摊前驻足,在榕树下看棋,尤其要走进刘家巷
那一丝犹如苏州小巷般曲径通幽的悠长滋味鲜咸宜人,渐渐驱散了夏日里的丝丝暑气。 农历六月,江南切入“三伏”模式,酷暑难耐,让人胃口顿减,就有了“痊夏”之说。清代美食家袁枚在他的《随园食单》一书中推荐了一道佐餐开胃菜——虾籽鳓,夏日选白净带子鳓,放水中一日,泡去盐味,太阳晒干,入锅油煎一面黄取起,以一面未黄者铺上虾籽,放盘中,加白糖蒸之,以一炷香为度。 老饕苏东坡流放岭南,尝过荔枝后,一句“日
皇图霸业笑谈中,不胜人生一碗面! 当黄河在晋陕峡谷甩出第九道弯,裹挟的泥沙在吕梁山前堆积成厚达百米的黄土层。这片全球最深厚的黄土地,以年均400毫米降水量的吝啬,孕育出华夏大地最早的粟作文明。而山西人将这种生存智慧凝练成一句古谚:“一样面百样做,百样面千般味。” 山西面食就太原地区的一碗面市场份额而言,刀削面、剔尖面、拉面三分天下。其他的手擀面、饸饹面、刀拨面、擦圪斗、揪片、猫耳朵、焖面等,如
要品尝过早的诱人美味,领略过早的迷人风采,那就要到武汉三镇来一趟了。 过早是武汉市井百姓对吃早餐的俗称,它最早见诸书面是清道光年间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武汉生活节奏快,多数人习惯于外出吃早餐,而武汉地处九省通衢,水陆交会,商贾云集,其早餐也就兼具了南北风味,花样繁多,干稀有致,味美可口,个性鲜明。 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的最爱和首选,它和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京炸酱面及兰州牛肉拉
厨子的“九块肉陷阱”,既考验食客礼数,又暗含“月满则亏”的处世之道。 在川西坝子的青瓦檐下,一张八仙桌就是微型社会剧场。九个粗瓷海碗次第 排开,盛满的不仅是粉蒸肉和夹沙肉,更是一方水土的人情世故。从清末“吃大户” 的生存策略,到如今的农家乐流水席,“九碗”始终是四川农村最生动的民间习俗之碗中见江湖,筷底藏乾坤。 九碗,也叫九大碗、九斗碗,跟旧时在红白喜事席桌上,例行的要上九碗主菜有关。在食
看着长长的柔软的麻丝在大人的手中不断抽出,仿佛在看一场灵动的舞剧。 苎麻,外国人称“中国草”,是中国特有的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农作物,总产量占世界的 90% 以上。达州市大竹县地跨“三山两槽”,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为苎麻生长提供了适宜环境。 大竹县苎麻,早在3000多年前已被列为巴国贡品,清朝时与稻谷同为农业之首。大竹县苎麻品种多,质量好,碧青、柔软、麻丝长,素有“中国苎麻之乡"的美誉。
行人在官道上行走,见到几棵树便知走了多少里,此不失为一个计程的好办法。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著名学者俞陛云从北京去成都主持四川乡试,途经翠云廊时,深为从昭化牛头山到梓潼七曲山三百余里的夹道古柏所震撼,即兴创作《翠云廊歌》: 华阴有古柏,传自犹龙李。其旁汉晋物,历劫剩无几。 吴中有古柏,过客必称美。清奇与古怪,其数止四耳。 今我来剑阁,深入翠云里。长廊接天末,綿亘三百里。 巨者五六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无数奋斗者怀揣梦想投身热土,用智慧与汗水书写传奇。“80后”小伙舒龙便是其中一员,他秉持“做人要真诚坦荡,做事要诚实守信”的人生信条,扎根农村,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出属于自己的绚丽篇章。 2012 年,舒龙毕业后参加工作。然而,安稳的白领生活并未磨灭他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眷恋与对梦想的追求。2014年,为实现一家人团聚以及创业致富家乡的梦想,他毅然放弃高薪,回到。起初,舒龙选择
一名党员,一把焊枪,一份职业。杨晓龙在14年的焊接生涯里,以一手精湛的技艺,让飞溅的焊花盛开到极致,为公司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奉献着汗水与智慧。33岁的杨晓龙现任水冷壁分厂固定焊班组长,是东方电气集团的青年技能拔尖人才、C类专家,精通手工钨极氩弧焊、焊条电弧焊、CO2半自动气体保护焊等焊接方法,拥有焊接资质十余项。 遇良师:走上焊接之路 作为一名“90后”,刚进入东锅公司时,实际工作远没有杨晓龙想
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平均海拔4526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这里被称为“生命禁区”,却是辅警普布泽仁扎根15年的地方。寒风凛冽的高原公路上,他用脚步丈量平安;贫困孤寡的屋檐下,他用善举传递温暖。从一名普通辅警到公益先锋,普布泽仁的故事,是雪域高原上最动人的篇章。 普布泽仁2010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为辅警。他忠诚奉献、吃苦耐劳,始终以“高站位、大格局”的理念,践行职责,展现新时代辅警的担当与
2024年6月19日,。一场暴雨后的清晨,空气潮湿闷热。18 岁的吴彬彬刚把新买的仔猪赶进圈,抬头便见百米外浓烟冲天——邻居家的木屋正被烈火吞噬。没有一秒犹豫,他立即冲向火场。接下来的紧张救援中,他三闯火海,改写了两条生命与一个村庄的命运。 高考失利,面对火海却无犹豫 2024年6月28日下午,常乐镇人民政府外,吴彬彬和镇上工作人员一起,乘车一同前往崇文村接受回访。 到达目的地后,面对陌生来
在川南泸州的乡村里里,一条蜿蜒土路连接着两个破旧的院落。每天清晨五点,一个何偻的身影便在这条路上来回奔忙一—他是李小兵,肢体四级残疾,却用单薄的肩膀扛起了三代十口人的生计。两次婚姻、四个老人、四个孩子,血缘的界限在他这里化为乌有。他说:“只要还能动,这个家就不能散。” 跨越血缘的孝道 1987年5月出生的李小兵,肢体四级残疾。2015年,他离异后与陈燕重组家庭。陈燕丈夫2010 年意外死亡后,